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43011949496

    會結團

    結團的原因是絲膠遇水融化,絲與絲粘連在一起,結團成塊。

    不管是手工絲(少量脫膠),還是機制絲(大量脫膠),它們的表面都有絲膠,所以都不能水洗。

    另一個原因是水洗後,蠶絲一層層拉制鋪疊的空氣層也沒有了,這導致蠶絲被蓬鬆度下降,而且無法恢復。

    如果真的忍不住要洗,建議千萬不要絞擰,因為絞擰會增加絲與絲的作用力,絲和絲更容易板結。

    不絞擰的話,只是小部分犧牲絲綿片與絲綿片之間的蓬鬆度,蠶絲的氣孔和絲與絲之間,還是較好恢復的。

    PS:最新制絲工藝已經能製作可水洗蠶絲被了

    水洗蠶絲被是可水洗蠶絲+絎縫工藝。

    可水洗蠶絲和一般的蠶絲制絲工藝不太一樣,它在制絲過程中深度脫膠,並添加了可水洗助劑,可以讓它在水洗之後較好的恢復蓬鬆度。

    同時絎縫工藝可以保證蠶絲在水洗的時候不會錯位。

    這2樣加起來,就保證了蠶絲被可以水洗。

    現在可機洗蠶絲被大部分是夏被,因為只有薄的被子才好在洗衣機裡清洗。

    我們基地製出的蠶絲被,相對於普通的精選雙宮蠶絲被更軟更舒適,裡面使用紗布套,外面搭配天絲被套,清涼爽滑,十分適合做夏被。

    水洗效果經過實驗測試,機洗20次以上,蠶絲被蓬鬆度下降10%~20%。也就是說,一個夏天如果機洗三到四次,蠶絲被可以至少使用4-5年,而且可水洗的同時,蠶絲被還能滿足國標優等品。這才是真正的可水洗蠶絲被。

  • 2 # 使用者9937787127551

    1、表達“養蠶制絲的人穿不上絲綢,不養蠶的人”這一含義的詩句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2、“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出自宋代詩人張俞的《蠶婦》

    《蠶婦》宋 ·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3、中心思想:

    《蠶婦》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祖兒為何能在大牌雲集的《九州縹緲錄》中出演女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