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ronGong27
-
2 # 偉大航路小書生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沿革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先秦時期
戰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因為他們善騎射,對秦、趙、燕三國生產和爭霸產生巨大影響,三國遂先後在其北部邊境修築長城進行抵禦。
秦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蒙恬率30萬秦兵北擊匈奴,以維修、連線秦趙燕等戰國長城為基礎,修建了,東起遼東,西至臨洮的萬里長城。確保邊防鞏固,保障了國家安全。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過秦論》漢
漢武帝時,修復了蒙恬所築秦長城,又修建了外長城,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千米的長城。秦、趙、燕被放棄。
隋
為防禦突厥南下侵襲,於北部和西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增建城壘,在前代北魏和周、齊修築長城的基礎上,使東迄紫河,中經朔方、靈武之境,西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明
明朝建立以後,退回到漠北草原韃靼、瓦剌諸部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後,女真族崛起,也不斷侵擾邊境,為鞏固邊防,明朝200年間不斷修築長城,主要分三個階段:明前期,主要是在北魏、北齊、隋長城的基礎上,增建煙墩、烽堠、戍堡、壕塹,區域性地段將土垣改成石牆。
明中葉,“土木堡之變”之後的長期大規模興建。
明後期,主要是為了防禦女真族,拓邊建寬奠、孤山六堡,繼而重修遼東邊牆。
長城現狀長城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如今我們所說的長城,大部分為明長城。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而中國曆代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我們不得不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感到自豪。長城也成為中華民族不屈抗爭,反抗侵略的象徵。
回覆列表
萬里長城講的是“華里”,與我們常說的公里/千米不同,具體來說,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明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險長度為2592.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