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就歷史成就和對帝國的持續、健康發展而言,此人的功績遠超秦始皇、漢武帝,絕對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可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千古一帝”在出生時由於長相過於醜陋,竟然差點被拋棄。這位無比傳奇的帝王,便是隋文帝楊堅。
按照正史的記載,楊堅出身於千年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代孫,其父楊忠因追隨大軍閥宇文泰略定關隴、建立西魏政權有功,官至柱國大將軍、大司空,封隨國公,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八柱國”之一。然而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楊堅的祖上其實是山東寒族,為自抬身份,才冒認是楊震之後。
帝王天生異相,楊堅自然概莫能外。據《隋書》的記載,楊堅出生時有“紫氣充庭”,而且頭上生角、遍體龍鱗,目光犀利、寒光四射,下頜長且突出,整個一副“小龍人”的形象。楊堅的母親呂氏看到兒子這副醜模樣,嚇得把他扔在地上,並且準備棄養,好在有位尼姑出面勸阻,並親自撫養,才算是保住楊堅這條命。
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見《隋書·卷一·高祖上》。
楊堅自幼習文,長大後又跟隨父親征戰四方,憑藉父蔭及戰功,年僅16歲便出任驃騎大將軍,封成紀縣公。楊堅為人深沉少言,卻時常展現出過人的才能,以至於連宇文泰見到他後都稱讚不止,說此人風骨不凡,能力見識遠在常人之上(“周太祖見而嘆曰:‘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引文同上)。
北周建立後,權臣宇文護專權攬政,行為極度囂張,而楊堅的岳父獨孤信(亦是“八柱國”之一)便因為反對宇文護,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場。獨孤信死後,楊堅既沒有跟髮妻獨孤伽羅離婚,又沒有向宇文護表示屈服,由此引得後者的忌憚,數度有性命之憂,幸好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才得以倖免。
北周武帝親政後,因為賞識楊堅的膽識和忠勇,便在誅殺宇文護的第二年(573年),將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聘為太子妃,並對他深為禮敬。然而並非所有人都信任楊堅,比如武帝的異母弟、齊王宇文憲便向皇兄諫言,稱楊堅相貌非常、位高權重(此時已出任大將軍,並襲爵為隨國公),若不加以防範,恐將對社稷不利。
同時,內史中大夫王軌也向武帝進言,稱太子宇文贇無人君之相,而楊堅貌有反相,應該嚴加提防。沒想到武帝對宇文憲、王軌的提醒根本不在意,反而自信地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可宇文憲、王軌的話卻讓楊堅感到恐懼,此後變得更加低調內斂,由此才躲過一劫。
齊王憲言於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帝曰:“此止可為將耳。”內史王軌驟言於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高祖甚懼,深自晦匿。引文同上(“普六茹”是楊堅在西魏、北周期間的鮮卑姓氏,稱帝后恢復本姓)。
武帝駕崩、宣帝宇文贇登基後,冊封髮妻楊麗華為皇后,而楊堅則以國丈的身份出任大司馬、大前疑(相當於太傅),地位、威望日盛。宇文贇在位期間驕奢淫逸、殘暴好殺,沒幾年時間便把帝國折騰得烏煙瘴氣,在導致天下怨憤的同時,也為楊堅篡位提供了良機。等到宇文贇一駕崩,楊堅便利用偽造的遺命上臺,以上大丞相的身份執掌朝政,並全力清楚異己力量。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運作後,楊堅除掉朝廷內外所有的反對力量,隨即於公元581年廢除靜帝宇文闡,自己稱帝建國,史稱隋文帝。隋文帝在位23年時間成績斐然,其中包括:消滅南陳,統一全國;徵集書籍,延續漢文化;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開設科舉,建立國家分科選才制度;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創設三省六部制。所有這一切,都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作用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隋文帝能在統一全國、開疆拓土的同時,還能取得經濟發展、人口大幅增長的成就(隋文帝時全華人口870萬戶、4494萬人,達到唐朝之前歷史的巔峰),其功業遠超秦始皇、漢武帝,絕對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然而隋文帝功業甚偉,但在歷史上卻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在是不應該。
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就歷史成就和對帝國的持續、健康發展而言,此人的功績遠超秦始皇、漢武帝,絕對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可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千古一帝”在出生時由於長相過於醜陋,竟然差點被拋棄。這位無比傳奇的帝王,便是隋文帝楊堅。
按照正史的記載,楊堅出身於千年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代孫,其父楊忠因追隨大軍閥宇文泰略定關隴、建立西魏政權有功,官至柱國大將軍、大司空,封隨國公,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八柱國”之一。然而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楊堅的祖上其實是山東寒族,為自抬身份,才冒認是楊震之後。
帝王天生異相,楊堅自然概莫能外。據《隋書》的記載,楊堅出生時有“紫氣充庭”,而且頭上生角、遍體龍鱗,目光犀利、寒光四射,下頜長且突出,整個一副“小龍人”的形象。楊堅的母親呂氏看到兒子這副醜模樣,嚇得把他扔在地上,並且準備棄養,好在有位尼姑出面勸阻,並親自撫養,才算是保住楊堅這條命。
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見《隋書·卷一·高祖上》。
楊堅自幼習文,長大後又跟隨父親征戰四方,憑藉父蔭及戰功,年僅16歲便出任驃騎大將軍,封成紀縣公。楊堅為人深沉少言,卻時常展現出過人的才能,以至於連宇文泰見到他後都稱讚不止,說此人風骨不凡,能力見識遠在常人之上(“周太祖見而嘆曰:‘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引文同上)。
北周建立後,權臣宇文護專權攬政,行為極度囂張,而楊堅的岳父獨孤信(亦是“八柱國”之一)便因為反對宇文護,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場。獨孤信死後,楊堅既沒有跟髮妻獨孤伽羅離婚,又沒有向宇文護表示屈服,由此引得後者的忌憚,數度有性命之憂,幸好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才得以倖免。
北周武帝親政後,因為賞識楊堅的膽識和忠勇,便在誅殺宇文護的第二年(573年),將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聘為太子妃,並對他深為禮敬。然而並非所有人都信任楊堅,比如武帝的異母弟、齊王宇文憲便向皇兄諫言,稱楊堅相貌非常、位高權重(此時已出任大將軍,並襲爵為隨國公),若不加以防範,恐將對社稷不利。
同時,內史中大夫王軌也向武帝進言,稱太子宇文贇無人君之相,而楊堅貌有反相,應該嚴加提防。沒想到武帝對宇文憲、王軌的提醒根本不在意,反而自信地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可宇文憲、王軌的話卻讓楊堅感到恐懼,此後變得更加低調內斂,由此才躲過一劫。
齊王憲言於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帝曰:“此止可為將耳。”內史王軌驟言於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高祖甚懼,深自晦匿。引文同上(“普六茹”是楊堅在西魏、北周期間的鮮卑姓氏,稱帝后恢復本姓)。
武帝駕崩、宣帝宇文贇登基後,冊封髮妻楊麗華為皇后,而楊堅則以國丈的身份出任大司馬、大前疑(相當於太傅),地位、威望日盛。宇文贇在位期間驕奢淫逸、殘暴好殺,沒幾年時間便把帝國折騰得烏煙瘴氣,在導致天下怨憤的同時,也為楊堅篡位提供了良機。等到宇文贇一駕崩,楊堅便利用偽造的遺命上臺,以上大丞相的身份執掌朝政,並全力清楚異己力量。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運作後,楊堅除掉朝廷內外所有的反對力量,隨即於公元581年廢除靜帝宇文闡,自己稱帝建國,史稱隋文帝。隋文帝在位23年時間成績斐然,其中包括:消滅南陳,統一全國;徵集書籍,延續漢文化;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開設科舉,建立國家分科選才制度;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創設三省六部制。所有這一切,都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作用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隋文帝能在統一全國、開疆拓土的同時,還能取得經濟發展、人口大幅增長的成就(隋文帝時全華人口870萬戶、4494萬人,達到唐朝之前歷史的巔峰),其功業遠超秦始皇、漢武帝,絕對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然而隋文帝功業甚偉,但在歷史上卻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在是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