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色何人送的來
-
2 # 體育看我的
客家話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宋朝官話,分部也很廣泛,從廣東到廣西,再到江西、福建都有大量客家人。客家話具備很深的歷史底蘊,發音也有明顯的特點,那麼作為七大方言之的客家話是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呢?
客家話的確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話不同於其他方言,像湘語、贛語有明顯的區域,而客家話的區域跨度是很大的。雖然客家話主要分佈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但是在廣西也有很多散居的分部,甚至在四川也有說客家話的,夾雜在其他主流方言之間的客家話並沒有被同化,仍保留了客家話的基本發音,這說明客家人很重視語言文化傳承。
客家話難以成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話固然有文化特點,但中國的方言很多,也許使用人口和分部範圍比不了客家話,但這些方言同樣很有文化歷史底蘊,所以在方言文化上很難做出比較,如果客家話申遺成功了,那麼就會顯得厚此薄彼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方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毫無疑問客家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之內,但若向鑑定機構提出申請,這就不能被批准了,因為不符合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語言或方言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過客家人有很多風俗文化,或者一些跟客家話相關的名額民謠,這些倒是符合標準,有可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你要弄清楚客家話源自何方,廣東梅縣的客家話的底層詞彙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浙南畲族話相差無幾,經過臺灣客家學者考證,畲族話和客家話就是同一種方言,是同一個源流。
如果以“客家話”來冠名這種方言,那麼就是客家話。如果以“畲族話”冠名這種方言,那就是“畲族話”。我認為,應該以“畲客話”來冠名所謂之這種“客家話”“畲族話”最合理。因為客家人從畲寨出走,不斷遷徙,已經被各地的地方強勢方言所汙染了,已經面目全非了。
廣東的所謂之客家話去掉粵語詞彙,剩下的就是客家話的底層詞彙,這種底層詞彙與畲族話一模一樣。各地的客家話不斷變化,不斷吸收地方強勢方言,失去了能傳承之基本,根本就不可能以“非遺”來傳承,還是以客家話的原版……畲族話來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