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04447615568

    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防禦機制,是橫在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一道保護層,為你防禦外界刺激你的過激的情緒反應,比如大喜,大悲,大怒,過分焦慮等。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面牆,牆的另一邊隔離著你的創傷過往,你的過激情緒,同時,還有壓制它們的,屬於你本身的資源和力量。

    保護機制可能由內而外擊破,也有可能由外而內擊破。可能會體驗到誇張情緒的衝擊感和撕裂感。這時的你缺少了那道隔離牆,所有由外界影響的,哪怕是微小的情緒體驗,也會被不斷的放大,誇張的感知。他們在撕裂你的身體。當保護系統被破壞的很厲害時,你的生理也會受到影響。

    我知道如何打破防禦機制,要點就是從內而外,有意識的感知潛意識的情感。這對保護機制強大的人會很困難,他們的保護機制太強大了導致外界感測的情緒很難達到意識層,不能被反思層次所感知,所以表現為對任何事漠不關心。

    那麼防禦機制的重建,也許就是再次依賴自己潛意識的時候,教你兩個字:逃避。

    這在一些方面是個中性詞彙。當防禦機制被打破時,外界對你的情緒直接傳導到意識層,導致反思層次的過度負荷,過度的思考導致生理上的不良反應。所以,當情緒來了,不要想,不要試圖感知,幹些其他分開注意力的事情,等你回來,情緒的感知就不是那麼強烈了,不要試圖解釋清楚發生了什麼,不要試圖深挖情緒的來源,不要試圖引起自己的深層次思考。把這些,都交給你的潛意識,這樣,保護層次本身的隔離層會慢慢啟動,繼續把你保護起來。

    最後,我想表達,不管是保護機制,還是潛意識的控制(反思層次),都是對我們身體有意義的資源和力量,不要試圖讓自己的反思層次與本能層次做鬥爭,相當於左手絆右手,無意義,且耗精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宵節有哪些燈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