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1、曲雜劇中的歌唱部分,以散曲中的套曲組成,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得一套曲子,在楔子裡除賓白外,只唱〔仙呂•賞花時〕或〔正宮•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演出時每本四折都是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獨唱,故有“末本”或“旦本”之稱。其餘角色只有賓白。2、白後世的戲曲中也叫道白或說白,包括人物的對白和獨白,由白話和部分韻語組成,又稱韻白和散白。獨白兼有敘述的性質,在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3、科元雜劇中表演的動作統稱為科。一個完整的劇本,要在舞臺上表演,專靠唱和白還不夠,還必須透過動作,才能把一件故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元劇在重要的動作和心理表演上都有記載。如:做分辨科,見孤科,把盞科,等等。擴充套件資料1、元雜劇的結構體制雜劇體制的完備、成熟並開始興盛起來是在蒙古王朝稱元以後。元雜劇的結構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本義是指木工加楔入入榫,使之牢固。在雜劇中,它的作用有時是補充情節,有時是介紹人物,遇到有些內容不便於在某折中出現時,也可以來一個楔子。它可以在劇前,也可用在摺子中間,位置並不固定。個別有五折、六折,如《趙氏孤兒》《五侯宴》等。2、元雜劇的角色最重要的有末、旦二大類。末有正末、副末、沖末、外末、小末之分;旦有正旦、副旦、貼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之別。還有淨,一般扮男角,有時也演女角。此外又有孤、孛老、卜兒、徠兒、邦老等等稱呼,這些名詞,都是社會上的普遍用語。他們都是不重要的配角,也不是腳色的名稱,而是一種社會身份。孤是官員,孛老是老頭子,卜兒是老太婆或鴇兒,徠兒是小阿子,邦老是強盜或是流氓。這些稱呼是當地社會中的通用語言,人人能懂。3、元雜劇樂曲宮調和曲詞元雜劇樂曲宮調常用的有五宮四調,即黃鐘宮、正宮、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商調、雙調、越調、大石調。它們所含曲子表達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但總體風格是慷慨激昂,與南曲的纏綿徘側迥異,適合於表現金戈鐵馬的歷史征戰故事。與樂曲相配合,元雜劇的曲詞主要用於劇中人物的抒情,有時在重要場景和關目中起渲染作用。曲詞有一定格律要求押韻用曲韻,一韻到底,不轉韻。平仄要求比詩詞更嚴, 平分陰陽, 仄聲須分上去;對仗有合璧對(兩句對)、鼎足對(三句對)、聯璧對(四句對)、連珠對(五句以上對)。隔句對、首尾對等;可以使用襯字,即曲子腔格外所增加的字,以便靈活自由歌唱,,抒情達意。
分類:1、曲雜劇中的歌唱部分,以散曲中的套曲組成,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得一套曲子,在楔子裡除賓白外,只唱〔仙呂•賞花時〕或〔正宮•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演出時每本四折都是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獨唱,故有“末本”或“旦本”之稱。其餘角色只有賓白。2、白後世的戲曲中也叫道白或說白,包括人物的對白和獨白,由白話和部分韻語組成,又稱韻白和散白。獨白兼有敘述的性質,在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3、科元雜劇中表演的動作統稱為科。一個完整的劇本,要在舞臺上表演,專靠唱和白還不夠,還必須透過動作,才能把一件故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元劇在重要的動作和心理表演上都有記載。如:做分辨科,見孤科,把盞科,等等。擴充套件資料1、元雜劇的結構體制雜劇體制的完備、成熟並開始興盛起來是在蒙古王朝稱元以後。元雜劇的結構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本義是指木工加楔入入榫,使之牢固。在雜劇中,它的作用有時是補充情節,有時是介紹人物,遇到有些內容不便於在某折中出現時,也可以來一個楔子。它可以在劇前,也可用在摺子中間,位置並不固定。個別有五折、六折,如《趙氏孤兒》《五侯宴》等。2、元雜劇的角色最重要的有末、旦二大類。末有正末、副末、沖末、外末、小末之分;旦有正旦、副旦、貼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之別。還有淨,一般扮男角,有時也演女角。此外又有孤、孛老、卜兒、徠兒、邦老等等稱呼,這些名詞,都是社會上的普遍用語。他們都是不重要的配角,也不是腳色的名稱,而是一種社會身份。孤是官員,孛老是老頭子,卜兒是老太婆或鴇兒,徠兒是小阿子,邦老是強盜或是流氓。這些稱呼是當地社會中的通用語言,人人能懂。3、元雜劇樂曲宮調和曲詞元雜劇樂曲宮調常用的有五宮四調,即黃鐘宮、正宮、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商調、雙調、越調、大石調。它們所含曲子表達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但總體風格是慷慨激昂,與南曲的纏綿徘側迥異,適合於表現金戈鐵馬的歷史征戰故事。與樂曲相配合,元雜劇的曲詞主要用於劇中人物的抒情,有時在重要場景和關目中起渲染作用。曲詞有一定格律要求押韻用曲韻,一韻到底,不轉韻。平仄要求比詩詞更嚴, 平分陰陽, 仄聲須分上去;對仗有合璧對(兩句對)、鼎足對(三句對)、聯璧對(四句對)、連珠對(五句以上對)。隔句對、首尾對等;可以使用襯字,即曲子腔格外所增加的字,以便靈活自由歌唱,,抒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