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新精神分析: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從精神分析運動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流派,也稱精神分析文化派或社會學派。總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

    新精神分析這一派中各種理論的側重點雖互有差異,但也有其共同特徵,大致為:①他們都強調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②他們大都強調家庭環境和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重大作用。③他們都重視自我的整合和調節作用,對精神神經病的治療持樂觀態度。

    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席捲資本主義國家,加上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精神神經病率大大增高。患者的病因反映了當時社會上種種複雜因素。一些從西歐,特別是從德國移居美國的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理論家,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醫療實踐和理論探討中,開始背離了正統的精神分析路線。他們反對S.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能論,拋棄了裡比多(即性力)的概念和人格結構說,把文化、社會條件和人際關係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和治療原則的首位,逐漸形成了新精神分析派[1] 。這一派的主要代表有H.S.沙利文、K.霍妮、E.弗羅姆等人。G.墨菲在其《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1972)一書中指出:“現代某些最有權威的精神分析著作家如霍妮、沙利文和弗羅姆等,經過普遍的同意,已被逐出弗洛伊德的體系,而另一些人特別是E.克里斯、P.格里納克、D.拉帕波特和E.埃裡克森則已一致被認為是‘圈內的’而不是‘圈外的’。”

    新精神分析並不是一個緊密而統一的派別,即以上述三人而論,他們不但在理論上各有偏重,而且也很不團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xure RP 9這款互動原型設計軟體哪裡可以安裝mac最新漢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