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意即天氣炎熱時人和動物設法躲在陰涼處避暑。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今年7月15日是初伏的開始日期,7月15日至7月24日是初伏;7月25日到8月13日是二伏;末伏是8月14日到8月23日。什麼叫庚日?中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是用天干與地支相配合,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用來記日,所以每逢“庚”字的日子便叫庚日了。從萬年曆中可以查到,今年6月21日“夏至”,其後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子日),“頭伏”開始;夏至後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庚戌日),中伏開始;“立秋”(8月6日)後第一個庚日是8月14日(庚午日),末伏開始,8月23日末伏結束。在北方這一天叫做“數伏”,在頭伏的這一天要吃餃子,民間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杭州有順口溜曰:“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金銀蹄”,講的則是南方起伏的風俗了。
頭伏這天,老百姓喜歡用生薑或紅棗燉伏雞、伏狗吃,這其中,生薑開胃、健胃,紅棗補脾,對人體健康有益。不光是伏天,在平常,體質弱的人,有陽虛氣虛,怕冷畏寒的人,都可以食用,包括羊肉在內,三伏天食用,起到一種調補的作用,同時還驅風祛寒,即中醫常說的“冬病夏治”“春夏養陽”。
然而對於陽虛火旺的人,手腳心發燒,面紅、煩躁、脾氣大,具體病症有慢性甲亢、結核病、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症的人,吃伏雞、伏狗,就一定要慎重,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而論,要少吃或不吃,因為這類人的耐受力較差些。所以,伏雞、伏狗或羊肉,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更適合於陽虛畏寒者食用。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也就是說,季節變化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在此時,吃伏雞、伏狗、羊肉之類食物,起的是補虛助陽或溫裡散寒的作用,天人合擊,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的是,如果陰陽對立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三伏意即天氣炎熱時人和動物設法躲在陰涼處避暑。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今年7月15日是初伏的開始日期,7月15日至7月24日是初伏;7月25日到8月13日是二伏;末伏是8月14日到8月23日。什麼叫庚日?中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是用天干與地支相配合,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用來記日,所以每逢“庚”字的日子便叫庚日了。從萬年曆中可以查到,今年6月21日“夏至”,其後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子日),“頭伏”開始;夏至後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庚戌日),中伏開始;“立秋”(8月6日)後第一個庚日是8月14日(庚午日),末伏開始,8月23日末伏結束。在北方這一天叫做“數伏”,在頭伏的這一天要吃餃子,民間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杭州有順口溜曰:“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金銀蹄”,講的則是南方起伏的風俗了。
頭伏這天,老百姓喜歡用生薑或紅棗燉伏雞、伏狗吃,這其中,生薑開胃、健胃,紅棗補脾,對人體健康有益。不光是伏天,在平常,體質弱的人,有陽虛氣虛,怕冷畏寒的人,都可以食用,包括羊肉在內,三伏天食用,起到一種調補的作用,同時還驅風祛寒,即中醫常說的“冬病夏治”“春夏養陽”。
然而對於陽虛火旺的人,手腳心發燒,面紅、煩躁、脾氣大,具體病症有慢性甲亢、結核病、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症的人,吃伏雞、伏狗,就一定要慎重,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而論,要少吃或不吃,因為這類人的耐受力較差些。所以,伏雞、伏狗或羊肉,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更適合於陽虛畏寒者食用。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也就是說,季節變化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在此時,吃伏雞、伏狗、羊肉之類食物,起的是補虛助陽或溫裡散寒的作用,天人合擊,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的是,如果陰陽對立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