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自從網路普及,流行詞彙的出現就沒有停止過。它像一個火苗從星星之火逐漸發展成為燎原之勢。有一些人對此視而不見,有一些人就像追求時尚一樣出口成章,還有一些人本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強烈抨擊網路詞彙的流行與氾濫。

    我們很多人都是電腦控,我也不例外。對於網路流行詞的看法我不左傾也不右傾。有些網路流行詞,創新意義較強,或表示一個新事物,或表達一個新內涵,既有不可替代性,又表達得特簡潔、生動,為民眾喜聞樂見,那麼它就可能活下來。

    例如,“粉絲”、 “頂”、“拍磚”等,網路圈子裡的網友都懂,如今用在報紙、電臺上,受眾們也懂它們的意思,放在特定的語境裡,即有上下文、前言後語,不會產生歧義,我看用用也沒有什麼壞處。

    再如,“酷”、“囧”,都是舊瓶裝新酒。“酷”是在它原有的義項上再引申;“囧”是利用它的“形”(從“義”的角度看,我以為倒是相反的),它們已經顯示了較強的生命力。

    還有,像“美眉”,既是諧音,又具借代和雙關的意味,也沒有必要拒絕使用。

    “給力”這個詞,本來從詞語的結構上就容易理解網路流行的意思,再經《人民日報》一用,已完全是一副新造詞的面孔,其生命力不言而喻。網路流行詞上了《人民日報》了,是不是算已經“登上大雅之堂”了?

    而還有一些,逗趣性的如“板豬”(版主)、“果醬”(過獎)、娃娃口氣性的如“飯飯”(吃飯)、“片片”(照片),文字遊戲性的“走召弓雖”(超強)、“8錯”(不錯),拼音替代性的如“BT”(變態),等等,我以為在網路之外的其他場合使用,就不怎麼妥當了。

    我也經常在網路上產生一些困惑,有的句子由很多網路詞語組成,我看不用,但是又很想看懂。當然有一些也是因為網路整改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一些涉及性方面的詞語,正常打出來就會變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們就發明了只打首字母來代替,這就難為了我們這些網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機械鍵盤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