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山一仙兒

    看圖片,您的龍泉窯刻花高足碗,是明代的品位挺高,可惜不能上手實物,不敢明確真偽。

    提問題千萬不要“逗你玩兒”。回答問題的那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拿個物件大家品評都是真誠的,誰也不是誰的義務教師。不懂就問沒有毛病。熱心回答問題是互相之間的熱情,互相之間多一點尊重都好!

    好多網友就喜歡“逗你玩兒”,拿出個東西,不是挖出來的就是祖傳的,或者是工地撿來的。時間長了受不了,您也就得不到正經的回答,不是嘲諷就是亂評了,有違互相關注學習的初衷啦!

  • 2 # 濸粟

    在古代沒有電燈,富貴人家都有專門的燈油盞,點燈,裝燈(帶有罩子)。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用淺邊茶杯,茶碗當作燈盞,沒有這個精美,看色澤樣式應該是晚清或民國時期的。在老廟宇還能見到!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一不可能到工地就能撿到這麼完整的東西,別人的眼睛不瞎,你沒說實話。

    二東西應該是老的,可以定在明中期以上。

    三這是高足杯,元代的器形柄會更長。

  • 4 # 向美好生活進發奮鬥

    看釉色有點象南宋景德鎮的瓷器作品,特別在釉色上與我的兩件宋瓷很接近,但圈足有很大區別。宋代瓷器是剔足支架燒製,圈足有明顯支燒點和顯視高溫火石紅色,再一點圈足無釉在高溫下出裡糯米底白中泛紅。而您的瓷器作品圈足太過於泛白並剔足工整,也沒有明顯的支燒點和托盤燒製的連接面。從瓷面釉色來看青釉色光太過均勻,宋代瓷器一般都有條形陰刻或都有一定的造型,並非都是平整的面,所以上釉燒製後釉色在陰面都比較深,光面釉色稍微淺點,但整體釉色柔和而自然。

  • 5 # 老董做菜賊好吃

    看器型是明代的高足杯,但是天下不會掉餡餅,撿不撿的不知道,反正不是老的,前兩張圖就看不來了,第三張都不用看。

    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圖一,畫圈的地方有修過的痕跡,這是造假者做出來迷惑人的。

    圖二,低胎不老,是新燒製的,經過幾百年保留下來的胎不是這種感覺。

  • 6 # 我家門前有條彎彎的河

    這隻撿到的高足碗,如果是真的,應該是明初的,價值破萬。

    高足碗,最早可以追溯到隨朝,直到民國每個朝代都有很多款式的碗形。

    高足碗的材質也有很多,有金碗、銀碗、木碗、陶碗、瓷碗等,流傳於世的瓷碗比較常見。

    高足碗的用途,一般用在祭祀活動中盛裝果品等,有時還可以在宴席中充當酒具,茶具使用。

    目前一般當作供品器具。

    能使用得上高足碗的一般都為上流社會人士,普通家庭應該很難見到。

    下面列出每個朝代的一枚高足碗給大夥鑑賞鑑賞

    唐代高足碗

    宋代高足碗

    南宋高足碗

    元代高足碗

    明代高足碗

    清代高足碗

    民國高足碗

    從圖片中展現的高度,顏色,款式等因素看,這應該是明代的高足碗。

    理論上,凡是出土的文物,都屬於國家財產,應該上交給國家。

    這隻高足碗,從工地拾得,應該趕緊上交。

    要是晚了,不但沒有旌旗拿,可能叔叔們都要找上門了。

    大家覺得呢?

  • 7 # 班馬10

    貌似龍泉窯高足杯,器型屬於元代。高足杯這一器型最早是金銀器,見於隋李靜訓墓,但數量很少,一直到兩宋都沒有成為流行式樣,但至金元時代,高足杯大盛,所以仍然可以認為是從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的。高足杯源自遊牧民族的生活習俗,最初緣於蒙古族在馬背上進行禮儀活動時舉杯之需,所以也叫“馬上杯”。

    龍泉窯高足杯在元代的產量非常大。從龍泉大窯中心產區一直到東區的安仁等地均有燒造。初時器身似碗,所以也稱高足碗,多為內外光素,或在外口沿下劃三至五條並列的弦紋,在弦紋上相隔一定距離用兩三條短斜線切斷,或在內壁刻劃疏朗的花紋。還有一種“龜心荷葉高足杯”,口沿作成多處起伏,內壁由底心向口緣劃多道葉莖,宛如一朵出水的荷葉,底心貼一隻烏龜,此種龜心荷葉裝飾也見於同時期的龍泉窯碗。除龍泉窯之外,元代景德鎮也燒製大量高足杯,有白釉、釉裡紅、青花等多個品種。

    龍泉窯高足杯至明代亦盛行不衰,但造型以及裝飾風格都有變化,主要是器身由碗狀變成杯狀,細喇叭形高足變為竹節式足。相比之下,元代高足杯容量大,口徑有達二十多公分的,足稍矮,氣魄大,明代的器式則顯得挺拔修長,精巧不少,尤其裝飾上紋樣豐富,不僅有蓮瓣卷草等常見花紋,還有金剛杵紋、雜寶紋等宗教題材的紋飾,不僅有印花,也有內外兩面刻花,紋飾細膩,製作工整。此外,明代龍泉窯高足杯還有作成八方形,侈口折腹等多種造型。

    如果說元代高足杯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於蒙古族的統治,那麼到了漢人重新奪回政權的明代,為什麼還繼續生產呢?筆者認為,從生產者的角度來講,高足杯作為元代主流產品之一,窯工們的熟練製造和生產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明代高足杯的燒製首先是一種產品的習慣性延續。其次,各文化之間總是在不斷滲透與融合。根據各類遺址出土物及外銷資料等顯示,高足杯的使用人群實際上非常廣泛,並不限於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既然高足杯的受眾基礎廣泛,自然不可能隨著新王朝的產生而突然中斷,更何況,明初龍泉官窯遺址中也出土過刻龍紋的高足杯,說明皇室成員亦在自然地使用這種酒具。當然,與元代相比,數量上,明代是無法企及的,審美風格上亦發生了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夢想的聲音》中林俊杰在現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