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幾個月後,日本的“南進”政策進行的“順風順水”,關島、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等地相繼淪陷。此時的菲律賓也岌岌可危,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一邊指揮8萬美菲聯軍,退守到巴丹半島苦苦支撐;一邊等待增援。

    然而,自菲律賓遭到入侵以來,很少看到運送物資和兵員的補給船。原來,按照“先歐後亞”戰略,美國決定在澳洲建立新的防禦體系,放棄了菲律賓。但麥克阿瑟一家拒絕撤離,誓將戰鬥進行到底,未來充滿著危險,他該何去何從呢?

    羅斯福並不希望他成為日軍的俘虜。

    隨著菲律賓政府和一些美國高階官員撤離巴丹半島,麥克阿瑟成了島上唯一的決策人物。在他看來,美國的戰略方針已經很明確了,留在菲律賓儘可能地消耗日軍,為建立新防線爭取時間。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羅斯福並不願放棄他。

    首先,政治上的需要。作為曾經的美國陸軍參謀長,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很高。讓這麼一位有影響的大人物落入到日軍手裡,既顯示美國政府的“無能”,在政治上處於很被動的局面;又影響全軍士氣,大人物都能被抓,還有什麼可以保證。

    其次,社會影響的需要。曾經的一戰英雄、西點軍校校長,麥克阿瑟在美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尤其是菲律賓戰役期間,唯有他遲滯了日軍的腳步,成為盟軍勝利的象徵。任由他自生自滅,國內的民眾和他的“粉絲們”也不會答應。

    更重要的是,美國缺少有經驗的指揮官。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確實讓美國有些手忙腳亂,大量的兵員沒有問題,但高階將領很難找,特別是有大兵團指揮經驗的,更是鳳毛麟角。當然,熟悉東南亞也是條件之一,麥克阿瑟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西南太平洋戰區成立時,羅斯福和馬歇爾簽發了命令,由麥克阿瑟擔任戰區司令,即刻到澳洲上任。接到命令的麥克阿瑟有些猶豫,因為他已經向部下保證將戰鬥到底,此時離開有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嫌疑,“好說不好聽”。

    作為他的部下,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就目前局勢來看,守軍岌岌可危,隨時會全軍覆沒,他們力勸麥克阿瑟退往澳洲是最好的選擇。麥克阿瑟將指揮權交給了溫賴特將軍,並鼓勵堅持下去等他回來。一行人開始著手撤離。

    日軍獲悉麥克阿瑟要離開的訊息,他該如何突破封鎖呢?

    1942年3月,華盛頓來電告訴麥克阿瑟,日軍已經掌握了他即將離開菲律賓的訊息,要求他即刻動身。麥克阿瑟一反常態,決定放棄潛艇撤離的計劃,改由魚雷快艇趁著夜色,依靠速度衝破日軍的封鎖線,這是一個鋌而走險的計劃。

    一是,麥克阿瑟是日軍爭取要活捉的大人物,自然關注他的一切,當獲悉其即將離開時,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不過,他們針對的是美國的潛艇,因為只有潛艇才能規避海上封鎖。使用快艇,完全出乎日本人的預料,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二是,美式魚雷快艇,全長僅24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巡洋艦、驅逐艦比起來,無疑目標最小,更何況是夜晚突圍,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有3臺發動機驅動,在速度上佔有明顯優勢,也是快速突破封鎖,脫離危險的關鍵。

    更厲害的是,在魚雷艇的前後裝有16枚魚雷。這是當時對付巡洋艦等大型軍艦的有利武器,當遇到危險時,可以強行突防。與潛艇的被動挨打,魚雷快艇的優勢更多。儘管風險依然很大,但麥克阿瑟選擇快艇突圍,確實“技高一籌”。

    這一天傍晚,麥克阿瑟一家人與他的參謀班底,乘坐4艘魚雷快艇,成菱形編隊隊形衝向大海,駛往370公里外的棉蘭老島,從那裡轉赴墨爾本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一路上有驚無險,快艇衝過了封鎖線,但接下來的事情,差點讓他葬身海底。

    快艇行駛到凌晨3點左右,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原先的編隊隊形被打亂,由各自的艇長指揮摸索著前進,再加上燈火管制,只能靠目測判定方向。一艘快艇的旗語兵,突然發現正前方有一模糊的黑影,緊張的艇長以為是日軍的驅逐艦。

    他急忙下達了作戰指令,魚雷發射管被開啟,發射諸元已設定完畢,慢慢靠近“驅逐艦”。就在這時,旗語兵大聲喊道:“魚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這艘“驅逐艦”正是麥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麵條的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