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楚龍野虎

    懸絲診脈似乎是社會流傳中醫文化的一個聊共茶餘飯後閒話的談資,其實正本清源,並非那樣神秘。

    懸絲診脈的社會文化背景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中國文化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社會經濟結構與家庭結構的方式就是男子外出搞經濟活動,女子在家庭主持內政。由此產生中國古代婦女一個特殊文化:香閨深似海。但其實也有區別的,一般斗升小民婦女拋頭露臉的不在少數,特別三十歲以上中年婦女與十歲以下女孩子。富有人家深閨緊密些,但也只是閨女拘束得緊,丫頭老媽子還是拋頭露臉的。而皇親國戚更禁嚴了,因為有特設的皇家貴戚諸候家大花園供公主或女兒活動。

    由此可見,中醫診病傳說的懸絲診脈並不針對所有婦女,只是針對極少數對閨秘有嚴格要求的皇親國戚及大戶人家,對絕大多數民間婦女還是用三指禪直接搭在脈上,至多是用蚊帳掩著面容,手伸出帳外供脈診。或者再用一方香帕遮蓋手部,隔帕診脈,這要比懸絲診脈來得可靠得多。比如清代搞垂簾聽政說紅不綠權傾天下的老佛爺慈禧有病,也是御醫直接用手搭脈,而不搞懸絲診脈的?

    那麼,懸絲診脈是怎麼一回事兒?為什麼用絲線綁在婦女手臂上?

    將絲線綁在婦女手臂上,是因為中醫診脈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在頸,下部在足,中部在手腕寸口部。懸絲診脈最好的選擇是將絲線綁縛於手腕寸口部。這既方便又雅觀更具備操作性。

    懸絲診脈實用性多大?如果說三指搭在脈上上醫測得脈搏遲數弦細浮中沉諸脈能掌握100% ,那麼懸絲診脈能真實掌握二十一種脈相恐怕連1% 都不到。

    既然如此不實用,為什麼還搞懸絲診脈?

    一是維護傳統文化,給大戶人家甚至皇親國戚一個面子,一種心理安慰。讓他們透過懸絲診脈來體現自己的尊嚴。

    二是給中醫自己留個面子,透過懸絲診脈表示四診的完整性。就是說,中醫診病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失其一,程式做到了。

    其實,閹割中醫診斷之一半,即望診與切脈被閹割了,惟餘問診聞診兩術,這嚴重影響中醫診病第一手資料的掌握,也嚴重影響了醫者對疾病的辯證分析。說白了就是象皇帝的新衣,是個大忽悠,那是特定時代特定人物特定文化氛圍中的無奈之舉。

    那麼既然如此帶忽悠色彩,中醫又如何治病?是不是全將病治壞了?

    也不盡然,治壞皇后妃子公主們病,那是砍頭株連三族的危險事。所以當年現實是御醫走危險的鋼絲,治得好飛黃騰達,治不好抄家大辟。那怎麼辦呢?

    當年御醫多買通皇親國戚丫頭們,透過問法來間接掌握第一手資料。比如穿衣蓋被多少與季節關係,即知寒熱,問口渴與否及飲茶多少即知體內水液與體液是否平衡,飲食多少喜歡何物即知脾胃強弱,疼痛何處即知三焦病變,睡眠質量即知陰陽是否和諧,心是否安寧胃是否和祥。痰飲咳嗽打呃嘔吐即知肺部或上焦疾病性質,手心背足心背寒熱溫涼即知體內陰陽運化虛實,大小便及經帶產詳細資料,即知下焦疾病所在……如此等等,基本能掌握七成數。此所謂問而知之謂之聖!

    所以,懸絲診脈是一種時代文化無奈之舉,帶有某種忽悠性質的面子工程,嚴重損害中醫的診斷與辨證。作為一種茶餘飯後談資亦可,事實上當不得真的。

    事實上,除了所謂皇宮懸絲診脈傳說外,民間中醫治婦女病基本上是要醫者手搭婦女病者脈上的。如做過晉太醫令的王叔和,他是中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作者,總結了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細緩遲結代等24種脈象,特別是對婦女脈象有過深入討論。比如書中說:

    “有一婦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時時腹中痛,少食多厭,喜嗔脹,其脈陽微,關、尺小緊,形脈不相應,願知所說?師曰:當問病者飲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飲食,聞谷氣臭者,病為在上焦。假令病者言,我少多為欲食,不食亦可,病為在中焦。假令病者言,我自飲食如故,病為在下焦,為病屬帶下,當以帶下治之。”《脈經.卷九》

    由此可見,魏晉時代對婦女診脈即知脈陽微,關部尺部脈小緊,這根本不是懸絲診脈法診得出來的。

    再比如宋金時代的張從正,治一四十餘歲婦人偏頭痛。此婦額角耳上痛,病己五七年,每痛時大便燥結如彈丸,兩眼紅色,眩暈昏澀,不能遠視。張從正診此婦兩手脈急數而有力,風熱之甚也。治以大承氣湯盪滌腸中垢滯積熱結燥。一劑痛減,三劑痊癒。

    由此證明,宋元時代中醫治婦女病也不搞什麼懸絲診脈。清代御醫治慈禧老佛爺病醫案歷歷,脈相記錄一清二楚,豈有懸絲診脈之理!

    所以,懸絲診脈之說或恐是小說家言,有待考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詩歌中的“留白”藝術?請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