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驀詩書畫
-
2 # 今宵別夢寒
口惠而實不至這句話出自西漢學者戴聖編撰的《禮記 .表記》中。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
口惠而實不至的意思就是說口頭上許給別人好處,實際上卻並不實行。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那些說得到做不到,明明囊中羞澀卻到處亂開空頭支票的人。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叫“許神神望,許人人望”,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意思就是說對神仙許願神仙眼巴巴地盼望著,對凡人許願凡人眼巴巴地盼望著。
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媽媽都會在大年三十中午開飯之前拿貢品祭拜灶神菩薩,我們老家管貢品叫刀頭,就是一塊切的方方正正的五花肉。還記得當時媽媽是這樣說的:灶神菩薩,請您保佑我們一家人順順當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大人娃兒沒災沒病,今年收成不好,刀頭有些小,明年一定給您貢個大刀頭。
也許媽媽每年貢的刀頭都是那麼小小的一塊,也許灶神菩薩是個女的像媽媽一樣小氣,反正我們家年年上貢年年窮,灶神菩薩沒盼頭肯定我們家也就沒有盼頭了,就像《禮記.表記》中所說的“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先生在其著作《日知錄》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凡人與交友之間,口惠而實不至,則其出而事君也,必至於“靜言庸違”,故舜之御臣也,“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而孔子之於門人,亦“聽其言而觀其行”。
顧先生的意思是,要認識一個人,必須按照孔子對門人的要求,聽言觀行。之所以要聽言觀行,是因為生活中“口惠而實不至”的人太多太多,我們已經被這些“口惠而實不至”的人哄怕了!
成語“口惠而實不至”告訴我們,做人要厚道要誠信,切莫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口惠而實不至”這句話出自《禮記·表記》,其意指的是一個人答應給你好處,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兌現。通俗來說就是失信於人,打個空頭支票。在西方人人唱著上帝的讚美詩走出荒蠻,而中國從小就薰陶孔子的教誨開始學文化講文明,《聖經》和《論語》句句都是教育人誠實守信不說假話,但人是思想最複雜的高階動物,人更善於表演,說假話都是為了掩蓋事實真相而施展的障眼法。為什麼我們不管做人做事總是要強調誠信?正是因為人們多半缺少誠信。此謂之:人無信則不立,眾無義則不聚。誠信是做人的根本,誠信是反映一個人品德與修養的試金石。誠是秤桿,信是尺。人與人相處的根基是彼此相互信任與守信,但現實生活中充滿爾虞我詐,互相欺騙。只能說大環境下的人與人的真誠相待,正面臨著多重障礙和困擾,也因此人們不得不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一個好說給予人好處卻從不輕易兌現的人,坑德坑友是不足為奇。古人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現實說:“生活所迫,無所顧忌”。我說:“人無信仰,情必迷;人無德性,品必低;人無羞恥,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