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39166983803

    繼《霧都孤兒》之後又看了《雙城記》。隱約感受到了狄更斯小說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特徵。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見。

    1.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狄更斯是一個富有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家。現實主義,他的小說中描繪了英法下層勞動人民食不果腹的艱苦生活以及因為長期壓榨貧困所引發的暴動。《霧都孤兒》中對教會虛偽和非人道主義的赤裸裸的批判,對骯髒街道住著的骯髒的人乾的骯髒勾當無情的揭露。《雙城記》中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描寫,真實的再現了窮苦人民被逼到極致徹底與上層貴族決裂引發的血腥和殘暴。革命人民盲目屠殺,在憎恨貴族社會對他們殘酷壓迫的同時,自己也變成了畸形社會階層,除了仇恨和報復一無所有。理想主義,他的小說中苦難背後基本都有愛的天使的守護。《霧都孤兒》中小奧利弗雖然歷經苦難,但最終遇到了拯救他於水火中的布朗洛先生,梅利太太,還有溫柔善良的羅斯小姐。《雙城記》雖然描寫了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被仇恨矇蔽雙眼的殘忍劊子手,但也刻畫了為愛犧牲拯救情敵的痴情男人西德尼·卡頓,善良孝順的馬奈特小姐等等。總之,最後的結局基本圓滿。這也印證了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他既反對驕奢淫逸的貴族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對革命人民極端的痛恨招致的暴力迴圈。

    2.狄更斯小說設定了很多懸念和伏筆。讀開頭幾章時你會覺得摸不著頭腦,感覺相互之間並無關聯,但隨著你閱讀數量和質量的累積,你在前面見到的每一個人名,地名,事件,都與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雙城記》中開頭“復活”的多次描寫(馬奈特醫生的康健與復發、西德尼·卡頓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箴言,查爾斯·達內的重生)、酒店旁灑落的葡萄酒著重渲染的猩紅色(法國大革命期間的血腥屠殺)、北樓105號(馬奈特醫生的冤情、巴士底獄的淪陷)、德發日太太的編織(用針法和符號將所有事情記錄下來)等等在後文的敘述中都能得到一一簡答。這樣的伏筆可以始終牢牢攫取讀者的心,將劇情的起伏與讀者的思緒緊密相連。同時,小說的結構也變得嚴謹有致,耐人尋味。

    3.狄更斯小說的諷刺效果。幽默中的諷刺隨處可見。《雙城記》中臺爾森銀行墨守成規的老古董“行裡的那班股東,以它的狹小、陰暗、難看、不便為榮”;對侯爵老爺的誇讚“他早晨喝的這杯巧克力需要4個壯漢才能灌進他的嗓子眼兒”;《霧都孤兒》中奧利弗關禁閉期間的鍛鍊是一邊沐浴一邊被鞭子抽打,社交是被帶到孩子們吃飯的大廳,當眾領受鞭打,以儆效尤。這樣的諷刺在狄更斯小說中比比皆是。我們知道,諷刺是一種藝術,它透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將物件戲劇化,亦或是醜化,避免了直觀的死板敘述帶給讀者的生硬反感。狄更斯將幽默與諷刺完美的結合,直觀的為我們呈現了生動真實的生活圖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下蒸烤箱使用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