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銀行、保險和證券是金融業的三駕馬車,對國家和社會而言,它們都發揮著融資和投資的功能,但從個人客戶的角度來看,又有許多區別,今天開始在這裡簡單逐一分析一下。

    銀 行

    我們個人把錢存到銀行,成為銀行的儲蓄客戶,銀行支付我們一定的利息,這就完成了我們個人的投資過程(追求利息)和銀行的融資過程(獲得資金的使用權)。銀行把儲蓄客戶的存款,借給需要錢的個人和企業使用,這就完成了銀行的投資過程和貸款者的融資過程,銀行收取貸款者的利息獲得利潤,扣除了支付給儲蓄客戶的利息後,就獲得了銀行自己的利潤(不考慮其他費用和稅收的毛利潤)。利息差是銀行的一個利潤來源,但不是唯一來源。比如目前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6%,而超過五年的貸款利率是5.94%,利息差超過2個百分點。

    因為銀行的利率長期來看抵禦不了通貨膨脹,實際存款的利息收入都是負值,換句話說,就是貶值了(購買力降低,使用價值降低)。比如在1980年有10000元,屬於很富裕的人,當時的說法叫“萬元戶”,如果這個人一直把1萬元存在銀行吃利息,經過將近30年後到今天,如果按照年利率6%來計算,大概連本帶利共48268元(按照五年一轉存計算),將近五倍。在1980年,我們家在農村蓋四間瓦房共花了1000元,也就是說10000元能蓋40間瓦房。但到今天,在我老家蓋四間瓦房大概得4萬元。也就是說,我們在銀行堅持存款30年,等於把40間房子攢成了4間。通貨膨脹(貶值)的可怕可見一般。

    銀行短期存錢最安全,長期存錢最危險。把錢存銀行追求的應該主要是安全性(不會丟,比家裡合適,還有點利息)和流動性(方便取用),而不是收益性(因為利息抵禦不了通貨膨脹)。所以臺灣的一個專家這樣描述銀行的概念:銀行是給那些不會賺錢的人提供存錢的地方(儲蓄),讓那些會賺錢的人用我們的血汗錢去賺錢(貸款),而且不需要說謝謝。

    銀行是貸款者的恩人,不是存款者的恩人。

    銀行對它的貸款客戶遵循這樣的原則,你有還款能力時拼命想貸給你,如果還不上,就馬上催債,拿走抵押物。簡單的說,就是要麼錦上添花,要麼雪上加霜。比如一個人貸款1000萬買個別墅,還到300萬突然車禍去世,如果家人還不上欠款,銀行就會毫不客氣把房子收走,不能因為同情和可憐就免除未還清部分,因為那樣,銀行就是對它的儲蓄客戶不負責,早晚都得破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雨能把蘭花放在室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