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李世民更勝一籌。 李世民參與晉陽起兵。從起兵至統一全國,居功甚偉。平薛舉、劉武周、王世充,所有統一戰爭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都與他有關。李世民親自指揮、衝鋒陷陣。登基後,作為平突厥、吐谷渾的總指揮,並親征高麗(雖然未勝)。李世民善用奇謀、奇兵,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是能與李靖、徐世績相提並論的軍事家。 李隆基較少直接指揮戰役,其在位期間軍事成就亦不如太宗時期。 政治:各有千秋。然而綜合起來,李世民仍然更勝一籌。 政治中的用人:李世民用人不拘泥於原來的政治立場,重用原來敵對陣營的人才,善於納諫,用人各盡其能。貞觀之世用人未出現大的錯誤。 而李隆基早期用人得當,但是中後期不能納諫,也不願意重用納諫之臣,任用阿諛之人、重用親近之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這種小人奸臣,對安祿山的面目沒有認清,致使國事日敗,終於導致安史之亂。 李世民沒有重用宦官,而李隆基一直重用高力士,使得宦官勢力開始上升。 政治舉措:都有可稱道之處。但是必須說的是,李隆基重用節度使,而唐代中後期的藩鎮割據開端於此! 政治成就:唐太宗有貞觀之治,玄宗有開元盛世。但是,唐朝重要制度,都在貞觀時期制定。而且唐太宗的成就是在隋末百廢待興之基礎上的,玄宗則是在貞觀之治及武則天的基礎上。相對來說,太宗成就之達成更難,且開元盛世之後,唐朝隨即開始走向中衰。民族關係也是太宗時期處理得改為更好。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是勵精求治的皇帝。但是,比起唐太宗、武則天來,就顯出他是弱點最大的一人。唐太宗經常以“守成難”、“慎終如始”警戒自己,武則天執持政柄,權不下移,唐玄宗恰恰相反,在勵精求治,取得成就以後,便精疲力盡,驕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唐朝到開元時期才達到極盛的頂點,也就在這個時期,造成了天寶時期的亂源。 私德:兩人私德均有虧。半斤八兩。 才情:確實是李隆基更勝一籌。太宗喜好也擅長書法。但相對來說,李隆基藝術才能更高、影響更大。李隆基喜好藝術,對音樂、舞蹈均有造詣,更被譽為梨園祖師。 綜合來說,李世民更勝一籌。
軍事:李世民更勝一籌。 李世民參與晉陽起兵。從起兵至統一全國,居功甚偉。平薛舉、劉武周、王世充,所有統一戰爭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都與他有關。李世民親自指揮、衝鋒陷陣。登基後,作為平突厥、吐谷渾的總指揮,並親征高麗(雖然未勝)。李世民善用奇謀、奇兵,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是能與李靖、徐世績相提並論的軍事家。 李隆基較少直接指揮戰役,其在位期間軍事成就亦不如太宗時期。 政治:各有千秋。然而綜合起來,李世民仍然更勝一籌。 政治中的用人:李世民用人不拘泥於原來的政治立場,重用原來敵對陣營的人才,善於納諫,用人各盡其能。貞觀之世用人未出現大的錯誤。 而李隆基早期用人得當,但是中後期不能納諫,也不願意重用納諫之臣,任用阿諛之人、重用親近之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這種小人奸臣,對安祿山的面目沒有認清,致使國事日敗,終於導致安史之亂。 李世民沒有重用宦官,而李隆基一直重用高力士,使得宦官勢力開始上升。 政治舉措:都有可稱道之處。但是必須說的是,李隆基重用節度使,而唐代中後期的藩鎮割據開端於此! 政治成就:唐太宗有貞觀之治,玄宗有開元盛世。但是,唐朝重要制度,都在貞觀時期制定。而且唐太宗的成就是在隋末百廢待興之基礎上的,玄宗則是在貞觀之治及武則天的基礎上。相對來說,太宗成就之達成更難,且開元盛世之後,唐朝隨即開始走向中衰。民族關係也是太宗時期處理得改為更好。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是勵精求治的皇帝。但是,比起唐太宗、武則天來,就顯出他是弱點最大的一人。唐太宗經常以“守成難”、“慎終如始”警戒自己,武則天執持政柄,權不下移,唐玄宗恰恰相反,在勵精求治,取得成就以後,便精疲力盡,驕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唐朝到開元時期才達到極盛的頂點,也就在這個時期,造成了天寶時期的亂源。 私德:兩人私德均有虧。半斤八兩。 才情:確實是李隆基更勝一籌。太宗喜好也擅長書法。但相對來說,李隆基藝術才能更高、影響更大。李隆基喜好藝術,對音樂、舞蹈均有造詣,更被譽為梨園祖師。 綜合來說,李世民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