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稱韋將軍、韋天將軍,原來是婆羅門教的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拿弓箭, 騎孔雀。崇拜韋馱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為伽藍的守護神,是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 韋馱生而聰慧,早離塵欲,後來皈依佛門,修清淨梵行,成為護法天神。傳說唐朝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從而感得他現身護法,身著甲冑,合掌而立,寶杵橫放臂上。從此以後,中國的道場中便開始立有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 韋馱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健步如飛著稱。所以韋馱通常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面對大雄寶殿,兩眼注視大雄寶殿前面,守護殿內的佛與舍利子,以防邪魔前來偷盜。另外也保護在寺內的出家人,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根據經中介紹,韋馱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尊"樓至佛"的示現,由此也可以證明"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的道理。 韋馱天將雖是四大王的部下,但在佛教的寺院中卻得到特別的尊崇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大王",各自衛護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堪察民心厚薄,維持社會秩序。而韋馱菩薩發願專門護持佛法、護持道場、護持出家人,北俱盧洲沒有佛法,所以他遊歷東南西三洲,被稱為"三洲感應"。對於正法道場,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絕對地盡心護持,他的感應故事在中國的寺庵山志中的記載不勝列舉。
韋馱,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稱韋將軍、韋天將軍,原來是婆羅門教的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拿弓箭, 騎孔雀。崇拜韋馱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為伽藍的守護神,是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 韋馱生而聰慧,早離塵欲,後來皈依佛門,修清淨梵行,成為護法天神。傳說唐朝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從而感得他現身護法,身著甲冑,合掌而立,寶杵橫放臂上。從此以後,中國的道場中便開始立有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 韋馱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健步如飛著稱。所以韋馱通常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面對大雄寶殿,兩眼注視大雄寶殿前面,守護殿內的佛與舍利子,以防邪魔前來偷盜。另外也保護在寺內的出家人,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根據經中介紹,韋馱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尊"樓至佛"的示現,由此也可以證明"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的道理。 韋馱天將雖是四大王的部下,但在佛教的寺院中卻得到特別的尊崇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大王",各自衛護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堪察民心厚薄,維持社會秩序。而韋馱菩薩發願專門護持佛法、護持道場、護持出家人,北俱盧洲沒有佛法,所以他遊歷東南西三洲,被稱為"三洲感應"。對於正法道場,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絕對地盡心護持,他的感應故事在中國的寺庵山志中的記載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