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踏青,又叫春遊、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彷彿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2.正舞春牛:立春這天,在中國廣西境內的侗族要"舞春牛"。他們用竹篾、棉、紙等製作"春牛",由兩個後生合舞。緊隨在"春牛"後面的是扮演農夫農婦者,有的扛犁耙,有的挑糞桶,有撈魚蝦的,也有送茶送飯的。"舞春牛"的隊伍跳著各種有關農耕的舞蹈,把"春牛"舞到各戶去。每到一戶,都要為主人道幾句吉利話,主人則笑逐顏開。
3.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現揚州人立春時也吃五辛:新蔥、韭黃、蒜苗、蘿蔔、芫荽。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元《飲膳正要》“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
1.踏青,又叫春遊、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彷彿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2.正舞春牛:立春這天,在中國廣西境內的侗族要"舞春牛"。他們用竹篾、棉、紙等製作"春牛",由兩個後生合舞。緊隨在"春牛"後面的是扮演農夫農婦者,有的扛犁耙,有的挑糞桶,有撈魚蝦的,也有送茶送飯的。"舞春牛"的隊伍跳著各種有關農耕的舞蹈,把"春牛"舞到各戶去。每到一戶,都要為主人道幾句吉利話,主人則笑逐顏開。
3.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現揚州人立春時也吃五辛:新蔥、韭黃、蒜苗、蘿蔔、芫荽。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元《飲膳正要》“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