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osrt12567

    夜發分寧①寄杜潤叟 黃庭堅 陽關一曲水東流, 燈火旌陽一釣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 滿川風月替人愁。 【注】①分寧即今江西修水,詩人的家鄉。此詩乃詩人離家赴任時所作。杜澗叟是他的友人。 ⑴提起送別詩,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陽關曲。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代出西域的門戶,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動人的送別詩,寫成後廣泛流傳,被譜成歌曲演唱,稱作“渭城曲”;唱時還要把結尾一句反覆重複三遍,所以又稱“陽關三疊”。本篇以“陽關一曲水東流”發端,可見是在依依惜別的神情中乘船離開了鄉土。故人有心,流水無情,不可解脫的矛盾,一上來就給全詩籠罩上傷感沉重的氛圍。 ⑵次句寫舟中回望之景。旌陽是山名,在分寧縣東一里,舟中遠去之際,旌陽山下的燈火仍依稀可辨,而自己已單獨置身於一葉小舟之中,隨流飄蕩於江面上。此情此景,又何以堪? ⑶以上寫離別,尚未進入直接抒情。三四句的意思是:我只不過象平時那樣喝醉罷了,倒是滿川風月在替人悲愁啊!前一句語氣極平淡,彷彿將滿懷愁思都解除了;後一句出人意表,卻又將悲愁加於江上的清風明月。難道真是將愁思轉移了嗎? ⑷非也。物本無情,人自有情以有情觀無情,才會使無情之物染上人的主觀情緒色彩。這一江風月的悲愁,不就是詩人離情的外射嗎?詩人不但自己悲愁,還要讓天地萬物來替他悲愁,這樣的愁思可真無邊無際、難以排遣了。由此可以體會前句的“醉”字,那不是一般的酒醉,而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呵!愁思浸滿了心田,加上一點朦朧的酒意,放眼望去,滿川風月,一片愁情。詩人確實感到自己醉了,但並非醉於酒,而是醉於那勃發濃郁的愁情。所以這句語氣極平淡的話,其實包含著極深沉的苦味。 ⑸本詩的後一聯,將無情之物說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說成是無情,就形成了更為曲折也更耐人尋思的情景關係,在藝術表現上是頗為新奇的。 本詩的最後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借月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愁、憂傷。作者簡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注】本詩寫於作者早年離開家鄉分寧區外地做官之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和平精英三指玩家,有必要轉成五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