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
2 # 國家人文歷史
王珪,山西太原人。 李建成的心腹,曾因為獻計謀害李世民被流放。李世民登基後,因為愛惜他的才華,將他從流放之處解放出來並且讓他擔任諫議大夫。王珪也因為李世民的大度和抱負心生敬佩,從此盡心盡力、大膽上書、直接批評李世民的過失和不妥,很快君臣之間非常信任彼此,王珪也當上了宰相。
王珪曾經這樣評價自己:全心全意,勤懇為國,我不如房玄齡;直言敢諫,不避個人得失,我不如魏徵;文武雙全,出將入相,我不如李靖;奏事詳盡明瞭,裁斷公正,我不如文彥博;處理繁雜政務,辦事妥帖,我不如戴胄;然而在批判醜惡、弘揚正氣、疾惡好善方面,我和他們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長。對於王珪這樣的自我評價,李世民非常贊同。事實也確實如此。
王珪當上宰相後,在一次宴會上,李世民向群臣展示身邊的一位美女,並向群臣說到這位美女的來歷:本為民間尋常百姓家的年輕婦人,廬江王看到後,殺了她的丈夫,將她佔為己有。廬江王造反失敗後,家族被抄斬,這位美女被送到了李世民的身邊。李世民一邊說還一邊嘆氣:殺人家老公,搶奪人妻,這樣的人能不滅亡嗎?可是,王珪聽後,並沒有跟著李世民感嘆,而是先說了齊桓公視察山東,從當地百姓中得知郭國君雖然親近好人,厭惡壞人但最終還是滅亡的故事,並最終指出,知易行難的道理,也就是說李世民明知道奪人妻不對,可是她不依然在李世民身邊嗎?王珪沒有礙於李世民的面子,當場指出他的錯誤,可見他是多麼得直言善諫,李世民也正是看中他這一點,才非常器重他。李世民也總結到,自古以來,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江山永固的,但是往往做不到,這是為什麼呢?就是身邊缺少敢於說話、直指皇帝錯誤的諫臣。而李世民是明智的,身邊有多個。
魏徵、王珪、薛萬徹都曾是東宮舊臣,深得隱太子李建成的信任。但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被殺,最終李世民登上皇位,面對昔日的敵對派,李世民選擇不計前嫌讓他們出來為唐帝國貢獻一份力量,這其中固然有李世民收服人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李世民求賢若渴,而魏徵、王珪等人確實很有能力。玄武門之變之前,魏徵和薛萬徹等人一直跟隨在李建成身邊,卻沒有王珪的身影,實際上王珪早在624年就已經被趕出了長安,王珪的一生可以說是好幾次大起大落,難得的是他始終恪守禮儀,寵辱不驚,不同於魏徵的為名,王珪是真正的沒有私心,嫉惡獎善。
王珪是太原人,祖上世代為官,不過王珪很小就成了孤兒,隋文帝時期,王珪被推薦成為太常治禮郎,一干就是十年,後來王珪的叔父跟隨楊諒造反,兵敗被殺,王珪本應該被連坐處死,不過王珪跑得快,到了終南山躲了起來。一躲就是十幾年,一直躲到改朝換代,被李綱推薦到了李建成身邊,後來做了太子中舍人,深受李建成的信任,引為心腹,624年的楊文幹兵變事件中,李淵雖然動了廢太子的心思,但並沒有怪罪於李建成,於是怪到了底下人那裡,天策府的杜淹和太子府的王珪被貶出京城到了巂州。李世民登基後,魏徵和王珪同時被召回朝廷出任諫議大夫,王珪多次進諫,逐漸得到李世民的信任,630年成為侍中,後又成為禮部尚書,王珪一切都按照禮儀做事,在做魏王李泰的老師的時候,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禮。南北朝的混亂時期,使得很多禮制都被廢棄,比如公主下嫁的時候要給公婆行禮,唐初的時候就已經沒有這個了,在李世民的女兒南平公主下嫁王珪的兒子的時候,王珪就要求南平公主給王珪夫妻倆行禮,李世民知道後把這項禮儀重新拾了起來,要求公主出嫁的時候都要行此禮。
廬江王李瑗謀反被殺後,府中的女眷都沒入宮中為奴婢,李世民將李瑗的一個貌美小妾佔為己有,有一次,李世民召見王珪,那名小妾正好依偎在李世民身邊,李世民就對王珪說:“當初李瑗殺了她的丈夫,然後將她佔為己有。”王珪就問李世民:“陛下覺得李瑗這樣做是對還是錯呢?“李世民說:“殺人奪妻必然是錯的啊。”王珪接著說:“既然如此,陛下為何會將她帶在身邊呢?”李世民無言以對,然後將那名小妾放出宮去。後來,李世民讓王珪對房玄齡、李靖、魏徵、溫彥博、戴胄進行點評。王珪如實回答:“臣不如房玄齡勤勉政務,不及李靖出將入相,沒有溫彥博祥明公允,沒有戴胄精明幹練,沒有魏徵的諫諍不懈,但說到激濁揚清,嫉惡揚善,臣略勝他們。”這評價已經是相當中肯的了,每個人的特點都說了出來,王珪雖然在貞觀年間的宰相中不算最優秀的,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