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南宋人,曾與岳飛、韓世忠、劉錡並稱四大將領,後轉主和,成為謀殺嶽穆武的幫兇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紹興二十一年10月,張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歷史上,張俊之流,人所不齒,卻以此宴而聞名。
建炎四年四月,張俊改任浙西、江東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區的“群盜”,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度,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將領。六月,宋朝改御前軍為神武軍,張俊改任神武右軍都統制,領定江、昭慶二鎮節度使。紹興元年(1131)後,張俊討伐馬進、李成有功,進太尉。以後歷任浙西江東宣撫使、淮西宣撫使。紹興六年十月,偽齊發兵30萬大舉侵宋,受張俊節制的楊沂中軍與偽齊主力劉猊激戰於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偽齊軍戰敗,張俊所部張宗顏等生力軍趕至,兩軍遂共奮擊,偽齊軍大敗,張俊又率主力到達,追擊偽齊軍,與楊沂中軍一直追擊至壽春(今壽縣),這就是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的“藕塘之戰”,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
紹興五年十二月,改神武軍等為行營護軍,張俊所部改稱行營中護軍。張俊與韓世忠所部為南宋兩支最重要的軍隊,宋高宗比喻為左右手。紹興七年,左護軍副都統制酈瓊率4萬人叛降偽齊。次年,原劉光世部主力、左護軍都統制王德所部2萬人,歸屬於淮西宣撫使張俊。
紹興八年,宋金首次議和,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南宋成為金屬國,張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難功臣號。次年,金毀約南犯,張俊兼任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金軍主力宗弼圍攻順昌府戰敗,張俊軍也渡淮北上,一度攻佔亳州(今亳縣)。奸相秦檜令諸將退兵以便乞和,張俊首先退回淮南。
紹興十一年春,金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劉錡、楊沂中等出援淮西,劉錡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陣以待,楊沂中、王德等軍相繼到達與10萬金軍決戰,宋軍奮勇爭先,金軍大敗而退。柘槔之戰被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紹興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大敗烏珠(宗弼)十萬眾於柘皋”。張俊未直接參戰,因王德為張俊部將,故只列張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賞柘皋之功為名,張俊與韓世忠升樞密使、岳飛升樞密副使。張俊知道宋高宗、秦檜想收兵權,遂首請納宣撫司兵權,宋高宗、秦檜乘勢罷三宣撫司,也收韓世忠、岳飛兵權。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製造岳飛謀反的冤獄。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封清河郡王。紹興二十六年(1156)死,終年69歲,追封循王
張俊,南宋人,曾與岳飛、韓世忠、劉錡並稱四大將領,後轉主和,成為謀殺嶽穆武的幫兇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紹興二十一年10月,張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歷史上,張俊之流,人所不齒,卻以此宴而聞名。
建炎四年四月,張俊改任浙西、江東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區的“群盜”,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度,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將領。六月,宋朝改御前軍為神武軍,張俊改任神武右軍都統制,領定江、昭慶二鎮節度使。紹興元年(1131)後,張俊討伐馬進、李成有功,進太尉。以後歷任浙西江東宣撫使、淮西宣撫使。紹興六年十月,偽齊發兵30萬大舉侵宋,受張俊節制的楊沂中軍與偽齊主力劉猊激戰於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偽齊軍戰敗,張俊所部張宗顏等生力軍趕至,兩軍遂共奮擊,偽齊軍大敗,張俊又率主力到達,追擊偽齊軍,與楊沂中軍一直追擊至壽春(今壽縣),這就是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的“藕塘之戰”,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
紹興五年十二月,改神武軍等為行營護軍,張俊所部改稱行營中護軍。張俊與韓世忠所部為南宋兩支最重要的軍隊,宋高宗比喻為左右手。紹興七年,左護軍副都統制酈瓊率4萬人叛降偽齊。次年,原劉光世部主力、左護軍都統制王德所部2萬人,歸屬於淮西宣撫使張俊。
紹興八年,宋金首次議和,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南宋成為金屬國,張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難功臣號。次年,金毀約南犯,張俊兼任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金軍主力宗弼圍攻順昌府戰敗,張俊軍也渡淮北上,一度攻佔亳州(今亳縣)。奸相秦檜令諸將退兵以便乞和,張俊首先退回淮南。
紹興十一年春,金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劉錡、楊沂中等出援淮西,劉錡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陣以待,楊沂中、王德等軍相繼到達與10萬金軍決戰,宋軍奮勇爭先,金軍大敗而退。柘槔之戰被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紹興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大敗烏珠(宗弼)十萬眾於柘皋”。張俊未直接參戰,因王德為張俊部將,故只列張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賞柘皋之功為名,張俊與韓世忠升樞密使、岳飛升樞密副使。張俊知道宋高宗、秦檜想收兵權,遂首請納宣撫司兵權,宋高宗、秦檜乘勢罷三宣撫司,也收韓世忠、岳飛兵權。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製造岳飛謀反的冤獄。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封清河郡王。紹興二十六年(1156)死,終年69歲,追封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