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所謂的會計計量:是指標對會計物件的內在數量關係進行衡量、 計算和確定,將其轉化為以貨幣表現的財務資訊和其他資訊,以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狀況,也即完成了在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中確認和計量有關財務報表要素,而確定其貨幣金額的過程。

    一、 會計計量模式的型別及特點

    (一)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的,用名義貨幣來計量,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這種計量模式認為只有交換的商品,其價值才能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交換中投入價值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對投入價值補償保全的基礎上,才算得上增值。針對不同的會計物件,選擇不同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選擇的計量模式,例如:歷史成本/名義貨幣,現行成本/名義貨幣,現行市價/名義貨幣,可變現淨值/名義貨幣,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名義貨幣,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現行市價/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可變現淨值/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二)介紹幾種常見或可能運用的會計計量模式的特點

    1、歷史成本/名義貨幣。這種會計計量模式依據了貨幣計量假設,配比原則和穩健性原則,它的優點在於它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可驗證性,有利於資產保管責任的履行。缺點在於不考慮貨幣價值的變動,不能較好的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不適於制定經營與投資的決策。

    2、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慮了一般物價變動水平,但沒有考慮個別物價的變動,而且一般物價指數的選擇也比較困難。

    3、現行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這種會計計量模式否定了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所依據的貨幣計量假設,計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資產置存的收益,屬於按投入價值計價。它的優點在於能夠正確計量企業的收益,並做到計價在時間上和方法上的一致性,它的缺點在於現實成本很難予以確定,而且報表專案之間也缺乏縱向的可比性。

    4、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試圖透過現行成本計量屬性來消除個別物價變動的影響,透過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的調整來消除一般物價變動的影響,從而全面的解決物價變動對會計資訊的影響問題,不足之處在於取得會計資訊的成本較大,缺乏客觀性與可行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人物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