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不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獨特風姿,更記錄了雨中登山的獨特情趣。讓我們追尋作者的足跡,沿著他的遊蹤,領略雨中泰山的神韻,與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穫。

    《雨中登泰山》開頭l、2兩段為第一部分,寫冒雨登泰山的緣由;第3-9段為第二部分,寫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兩段為第三部分,寫"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從"幾十年來""好些次""都當面錯過了"登泰山的機會起筆,粗看似乎離題遠了點,仔細一想,錯過機會的次數越多,希望彌補的慾望就越強烈。作家正是用了一個極為貼切的比喻來形容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傳統-筆債似的、"欠債哪有不償還的道理?第2段,機會終於來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個"偏偏",急切之情躍然紙上。那雨點"淅淅瀝瀝",下個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裡","等"又"渺茫"。"盼到十一點半鐘"終於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這些文字更是極細膩地描述了作者焦慮、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登泰山既是理智的選擇,也是感情的驅使。兩段文字既交待了"冒雨出發"的緣由,也巧妙地為雨中奮力攀登作了鋪墊。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見之"平淡"(相對而言)反襯山中雨景之"壯麗",點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確有"獨得之樂"。這一切又歸結於一個"敢"字。"敢於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獨得其樂",否則,機會又將錯過,"債"仍然不能償還。這樣安排,一切順乎自然,首尾呼應,文氣貫通。遊記文章大多這樣結構,值得我們仿效。

    作者從岱宗坊--虎山水庫--七真祠--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長門洞--經石峪--柏洞--壺天閣--黃峴嶺--二天門--雲步橋--慢十八盤--昇仙坊--緊十八盤--南天門,最後到達天街。本文寫景以"移步換景"之法為主.所謂"移步"是指觀察者立足點的變化;所謂"換景"則指景觀不同,或觀察物件的變換,或是由於距離、角度的變化,同一觀察物件,面目姿態也會大不相同。這種以觀察者立足點的變化為線索,描述所見景物的方法,通稱"移步換景"。例如,課文中對"岱宗坊"至"南天門"諸多景點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遊蹤的線索串聯起來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記述了沿途種種景觀.正是運用了"移步換景"之法。又如對"緊十八盤",既有遠處眺望("彷彿一條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峽當中"),也有下邊仰視("彷彿一架長梯,搭在南天門口"),更有緊貼其前立於其上的精確描述(石級窄窄的,擱不下半隻腳)。多角度的描述,給讀者留下了立體的印象,給人以親目所睹如歷其境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鵝EPC決賽:韋神祭天4AM反向,狼隊小魚手雷複製醒目名場面,如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