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嬞菇涼

    空,並不單獨是禪宗所強調,而是所有佛教各個宗派和法門中都非常重視的基本課題。

    佛法所說“空”,指的是“空性”,也即無常、無我的特性,是認識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造就世界的一種行為。對於“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從變異、無常的表現來理解。《阿含經》中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就是說由於各種事物、各種事物的表現都是無永恆無常態的變動的,所以說有生死、有變異而出現種種“苦”。由於苦而理解世界上一切人、我、事理,都是在發展和變動之中,根本不存在“我”“我所有”這樣的概念,所以說無我是空。再深入理解,則需要從真假、有無這樣的理性概念入手,理解這些事物其實也是空的表現,即一切存在的並不是我們習慣中所見所認知的,而我們所見所認知的一切事物其表現也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面貌或者並不是完全可掌控的。

    佛法對世界的劃分有色法和名法,色法指的就是一切物質世界,名法指的是一切與心理意識、思維活動有關的意識、概念、判斷、認識等行為。所以很明顯,佛法並不是所謂單純講意識或者單純講物質的,而是講名與色的和合。在色法中,一切都有自己的特性,即地、水、火、風所代表的四種物質表現特徵,所謂四大。所有外界的物質世界都是由這些特徵的因緣聚合離散而表現出的,一切難終久,會合必有散。由於各物質組成的分合變化,因緣聚會,才產生了這個世界。但是,物質世界種類紛紜,只有被我們慢慢點滴的覺察認知才會發現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唯識”。並不是說被“識”了才出現,而是說因為“識”了,才有意義。

    所以並不是你所舉的第一種認識。作為覺悟者的佛祖,作為修行中的弟子們,大家都一樣,餓了吃飯,渴了喝水,該起時起,該坐時坐,唯一與世俗人不同的是,他們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在做事的過程中不產生煩惱執著。

    所說的心動,指的是起心動念,也就是產生妄想。佛法從來沒有說世間是“心”構成,沒有說不存在物質世界。並不是說心外無物,或以意識念想成就一切世間萬物,這裡的心,指的是意識的判斷,是動作過程,也就是說由於心的意識思維過程而認識和理解了世界萬物。由於認識是種人的主觀心理認知,自然就有人的主觀意願在影響認識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切認知行為其實都是自我意識的反映,談不上真和偽,一切見解都不是真實的對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們自己對外界的認識程度而已,所以說唯心虛妄。

    因為是虛妄,所以不存在從人心改變物質的可能,只有從人心能否真實觀察認知物質的可能。外物並沒有不存在,只是因為不被我們感知;外物不是被改變,只是因為我們見解認知的角度和範圍有侷限。

    佛法並不是談空就等於說虛無,而後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而是從空性的道理上認識不可妄執自我的慾望的道理,從實際反映出的物質世界中理解變異和無常,只要心中不生出執著,就不會有繼續出現的煩惱。

    佛法講不執著,不分別,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時時為了某種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才是妄執,只有放下慾望的約束執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為達到什麼得到什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做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簡單而實際的覺者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是中亞最強的國家?而且有什麼未來,能不能成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