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
颱風分為6個等級。
熱帶低壓:最大風速6到7級
熱帶風暴:最大風速達到8到9級
強熱帶風暴:最大風速達到10到11級
颱風:最大風速達到12到13級
強颱風:最大風速達到14到15級
超強颱風:最大風速大於等於16級
其中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颶風和颱風,只是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颱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颱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為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颱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颱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颱風中心為低壓中心,以氣流的垂直運動為主,風平浪靜,天氣晴朗,颱風眼附近為漩渦風雨區,風大雨大,颱風眼區氣流下沉,一般沒有降水。
颱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在海洋麵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麵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麵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需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麵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但是颱風的產生同時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低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六十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颱風過境時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颱風登陸後可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然而凡事都有兩重性,颱風是給人類帶來了災害,但假如沒有颱風,人類將更加遭殃,科學研究發現,颱風對人類起碼有如下幾大好處,其一,颱風這一熱帶風暴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和改善生態環境,其二,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中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常青的廣州,也沒有北大倉之稱的三江平原,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其三,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千米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著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是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其四,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捲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集聚,漁獲量自然提高。
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建成城市的預警系統,提高各項應急能力,建立緊急響應機制,氣象臺的預報人員應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颱風的最新動向登陸地點時間,及時釋出颱風預報臺風警報或緊急警報,透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傳播媒介為公眾服務,讓沿海漁船及時,回港避風,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颱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
颱風分為6個等級。
熱帶低壓:最大風速6到7級
熱帶風暴:最大風速達到8到9級
強熱帶風暴:最大風速達到10到11級
颱風:最大風速達到12到13級
強颱風:最大風速達到14到15級
超強颱風:最大風速大於等於16級
其中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颶風和颱風,只是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颱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颱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為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颱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颱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颱風中心為低壓中心,以氣流的垂直運動為主,風平浪靜,天氣晴朗,颱風眼附近為漩渦風雨區,風大雨大,颱風眼區氣流下沉,一般沒有降水。
颱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在海洋麵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麵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麵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需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麵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但是颱風的產生同時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低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六十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颱風過境時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颱風登陸後可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然而凡事都有兩重性,颱風是給人類帶來了災害,但假如沒有颱風,人類將更加遭殃,科學研究發現,颱風對人類起碼有如下幾大好處,其一,颱風這一熱帶風暴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和改善生態環境,其二,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中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常青的廣州,也沒有北大倉之稱的三江平原,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其三,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千米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著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是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其四,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捲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集聚,漁獲量自然提高。
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建成城市的預警系統,提高各項應急能力,建立緊急響應機制,氣象臺的預報人員應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颱風的最新動向登陸地點時間,及時釋出颱風預報臺風警報或緊急警報,透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傳播媒介為公眾服務,讓沿海漁船及時,回港避風,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