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說歷史

    都說劉備是漢室忠臣,他每看見什麼人都會報上那個中山靖王之後的名號,特意告訴人們他的政治背景還有抱負。這個做法還真有點效果,很多人都慕名而投,比如說糜竺、孫乾、趙雲、徐庶這些人,特別當諸葛亮加盟成為軍師之後劉備更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坐擁荊州、益州、漢中三地,實力一度比江東還要強盛,為此特意晉升為漢中王。後來曹丕篡漢建立魏國之後,他在眾人的建議下稱帝,這和他匡扶漢室的理念背道而馳,那當時他稱帝是真心還是假意的呢?

    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不久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成為魏王,不久後直接取代漢室建立魏國。按照魏國的說法,是漢獻帝三次禪讓給曹丕,最後曹丕勉為其難登上帝位,然後把漢獻帝封為山陽公,並授予他良田萬頃還有200多名非常美貌的奴僕,讓他在逢封地裡面度過餘生。

    漢獻帝禪讓的訊息已經向天下人通告,值得尋味的是在成都的劉備彷彿不知道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的訊息,執意認為曹丕殺了漢獻帝。於是劉備特意組織群臣披麻戴孝祭祀漢獻帝,然後在祭壇面前洋洋灑灑數落了曹丕的罪行,然後表示自己將會繼承漢室的衣缽,立誓趕走國賊曹氏並還於舊都,也還給黎民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當劉備說完祭文之後常山趙子龍突然向劉備建議,既然漢獻帝已經駕崩,漢室不可無主,現在大王威服四海應該繼承大統,讓天下人知道大漢還存在。劉備聽到趙雲的建之後怒斥他:放肆!假若我稱帝的話那不喝國賊曹丕一樣了嗎。話剛說完又在祭壇面前數落曹操以及曹丕的罪狀。但他並未怪罪趙雲,後來打賞群臣的時候趙雲的獎勵還是非常豐厚的。

    祭拜漢獻帝的儀式結束不久後陸陸續續有很多臣子過來勸劉備稱帝,但無一例外都遭到劉備痛斥。最後張飛、趙雲、魏延等心腹愛將又過來勸劉備稱帝,並沒有訓斥他們,而是對他們不理不睬。最後諸葛亮、許靖等文臣代表跑過來告訴劉備,民間出現了很多天福祥瑞,這和歷史上明君出現時候的狀況一樣,這不是我們要勸你稱帝,而是上天讓你一定要稱帝,不可逆天行事。

    這時候劉備還不同意,於是諸葛亮和劉備舉例了本朝初期大臣們勸說漢光武帝劉秀稱帝時候的場面,當時大臣們說:現在上天、文武百官、天下人都建議你稱帝,你想顧及自己的名聲,但也要順應天時。這群將領辛辛苦苦和你打天下不就是為了一官半職嗎?

    您要是一直退讓的話將會讓將士們寒心,讓天下人失望!劉備劉秀才稱帝。劉備聽了這個例子後才勉為其難的稱帝,然後設立宗廟和文武百官,最後大赦天下。

    這麼一看劉備好像是被群臣推向帝位,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三國志》裡面記載了一件小事,當時群臣上書建議劉備稱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費詩的官員不建議稱帝。費詩認為現在曹家人還沒有殲滅,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討賊,國賊還沒有消滅就想自立,到時候不僅失去民心,而且還讓天下人質疑我們的立場。但事後費詩卻被劉備隨便安了一個罪名貶職,然後將他打發到南中任職,一輩子不讓他回成都。

    這樣的事同樣也發生在大宋,當年趙匡胤後周柴榮的得力戰將,當年柴榮天縱英才以一人之力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準備統一天下的時候卻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還讓趙匡胤輔佐。這時候的趙匡胤已經大權在握,藉著北伐的名義帶兵出征。

    但他們走到了一個名叫“黃橋”的地方,一些武將卻趁著趙匡胤喝醉酒的時候把龍袍蓋在他身上,於是趙匡胤半推半就地帶兵回到後周,竊取了柴家的家產後建立了大宋。趙匡胤的做法也是“順應天時”,是手下擁戴他上位的,而不是自己想坐那個位置。

    因為古代堯王禪讓位置給舜帝,舜帝再禪讓給功勳卓越的大禹,以至於他們的禪讓的美德一直被後人歌頌,而且儒家特別注重這樣的品行和宣傳。那個是帶信奉儒家思想,每個人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要重要。所以劉備想上位還是需要做出“推三阻四”。“勉為其難”的樣子,無非就是不想讓世人詬病,也不想讓史書記載他的狼子野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個,描寫山水的成語,山清水秀,寫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