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園丁1958

    謝謝題主,我們聽聽一位一線的語文老師是是如何解釋閱讀與寫作如何結合起來的:作文是表達,是創造,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所認識的客觀世界。學生感到難,對教師來說也難—— 作為教學很難在短期內見效。怎樣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是整個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至關重要同時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現存答案的課題。初中生對生活、社會、客觀世界充滿新鮮和好奇,但認識不足。表現在作文中,往往是不會選題、不會集材、不會謀篇、不會措詞。在我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生涯中,儘管作過這樣或那樣的嘗試與摸索,卻始終認為寫作訓練與課文講授相結合的作文教學是最行之有效的。以下是我在寫作教學方法探索過程中所追尋的四個原則。

    一、關注課文中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點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一大特色:靈活性大,給教師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間。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按照內容專題兼顧文體選取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部分相互勾連,互相照應。具體說,就是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綜合性的語文實踐系統。在每篇課文的練習中,就有寫作訓練、口語交際練習和小型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時,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部分,也不乏閱讀練習,蒐集、篩選、整理資料是大量的,佔相當的比例。總之,每個單元都是寫作、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整體實踐系統。由此可以看出,寫作與閱讀是融合在一起的。這就為在教學中把寫作訓練與課文講授緊密結合起來提供了契機。

    要把作文訓練和單元閱讀緊密結合起來,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學期、單元教學之前,必須精心鑽研教材,確定每個單元作文和閱讀教學的結合點、訓練點。

    二、合理處理教材,突現個性色彩

    進行寫作訓練與課文講授相結合的的作文教學一定要合理處理教材。我這裡所指的處理教材是為更好的實現寫作訓練與課文講授緊密結合的目標,而對課文進行有效整合處理,並預計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可能情況,計劃配合採用最最佳化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設計環節。一般要求教師在開展學期、單元教學之前,必須精心鑽研教材,確定每個單元閱讀和作文教學的結合點、訓練點。在處理教材時,要敢於“丟棄”,敢於“新增”,同時要滲入作文教學。應以語文課本為憑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作文教學中,學生不僅要首先理解課文的內容,即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而且還要了解有關語言的知識和表現形式。比如:作者是如何煉字、遣詞、造句的,是如何安排篇章結構、佈局謀篇的;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以及文章的審美價值等等。

    三、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說起寫作,我們想到的往往是文章的構思、語言、立意、給了學生太多的拘束,太多的框架,讓人無所適從,望而卻步。其實“作文,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淌,就是心靈自由自在的飛翔!”(我敬佩的教師李鎮西曾說過)正如作家餘秋雨所言:“要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受去寫作,不要過多地進入文章結構遊離狀態。”因此,語文寫作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情感、態度等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練筆。教師在教學指導時多一些點拔,少一些自己的見解,就可以使學生感到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樂趣。同時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鼓勵學生獨抒性靈。教師不能要求他們的思維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更不能以權威的姿態進行粗暴壓制。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把對生活的體驗、認識表達出來。

    四、發自學生的內心深處

    我曾和學生談過下面這個故事:

    蘇格拉底拿著一個蘋果,從學生面前走過,邊走邊說:“請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然後,他走向講臺,舉起蘋果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道?”

    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香味了!”

    如此重複三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看了看周圍,也舉起了手。

    其實,那是一隻沒有氣味的假蘋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農業發達福利好,世界第一強國,為什麼感覺人口總量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