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笑局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強。一隻母旅鼠一年可生產6~7窩,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後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記錄是出生後14天便可交配),經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窩小旅鼠,每窩可生11個,據此速度,一隻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萬只後代。  與高度繁殖力相適應,旅鼠為了補充繁殖時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驚人,一頓可吃相當於自身重量兩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廣,草根、草莖和苔蘚之類幾乎所有的北極值物均在其食譜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們戲稱旅鼠為“肥胖忙碌的收割機”。  旅鼠的天敵頗多,像貓頭鷹、賊鷗、雪鶚、北極狐、北極熊等均以旅鼠為食。一對雪鶚和它們的子女們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於草食性的馴鹿,也會對旅鼠大開殺戒,用蹄將其踩死,然後吃掉,也算得上改善一下生活。  旅鼠“死亡大遷移”之謎  在平常年份,旅鼠只進行少量繁殖,使其數量稍有增加,甚至保持不變。只有到了豐年,當氣候適宜和食物充足時,才會齊心合力地大量繁殖,使其數量急劇增加,一旦達到一定密度,例如1公頃有幾百只之後,奇怪的現象便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旅鼠突然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它們東跑西顛,吵吵嚷嚷,永無休止,停止進食,似乎是大難臨頭,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似的。這時它們便一反常態,不再是膽小怕事,見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敵面前都毫無懼色,無所畏懼,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天不怕地不怕。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連它們的毛色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便於隱蔽的灰黑變成目標明顯的桔紅,以便吸引天敵的注意,來更多地吞食和消耗它們。與此同時,還顯出一種強烈的遷移意識,紛紛聚在一起,漸漸形成大群;先是到處亂竄,像是出發前的忙亂,接著不知由誰一聲令下,則會沿著一定方向進發,星夜兼程,狂奔而去,而大海又總是它們最終的歸宿。有趣的是,當它們進行這種死亡大遷移時,總會留下少數同類看家,並擔當起傳宗接代的神聖任務,使其不致於絕種。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安排好了似的。  1985年的春天,成群結隊的旅鼠浩浩蕩蕩地挺進挪威山區,所到之處,草木被洗劫一空,莊稼被吃得一塌糊塗,牲畜被咬傷。旅鼠成災,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此,人們憂心忡忡。然而,到了4月份,這群旅鼠大軍突然以日行50公里的速度直奔挪威西北海岸,遇到河流,走在前面的會義無反顧地跳入水中,為後來者架起一座“鼠橋”;遇到懸崖峭壁,許多旅鼠會自動抱成一團,形成一個個大肉球,勇敢地向下滾去,傷的傷,死的死,而活著的又會繼續前行,沿途留下了不可勝數的旅鼠的屍體。就這樣,它們逢山過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後繼,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向前,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無懼色,紛紛跳將下去,奮力往前游去,直到全軍覆沒。  至於旅鼠為什麼會集體自殺,科學家們雖然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卻仍然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提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來。  現在有一種說法是:  大量旅鼠突然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並不是週期性地自殺,它們也不會集體跳懸崖或投海。由於數量太多,它們不得不集體遷徙到數量相對較少的地區,由於數量多速度快,它們有時慌不擇路,相互擁擠就紛紛掉到懸崖下或是掉進水裡,這不能算是“自殺”,只是由於對地形不熟悉而發生的“意外”。在遷移途中,成千上萬只旅鼠組成一個大的集體,為了儘快找到合適的生存地,它們日夜不停地行進,由於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在遇到懸崖或是河流時,前面的旅鼠由於慌不擇路而跳了下去,而緊隨其後的旅鼠並不知道前面的險情,即使知道也無法迴避,因為後面還有大量的旅鼠蜂擁而至,推著它們一同跳下。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主動選擇,但也不是自殺,當遇到河流時,旅鼠們試圖游過去,結果紛紛被淹死,它們的目的是尋找出路,而不是有意自殺。那麼迪斯尼公司的那部影片是怎麼拍攝的呢?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艾伯塔拍攝的,那裡不是旅鼠的原居住地,迪斯尼為了拍攝影片,從別的地方運來許多旅鼠,它們被放在一個覆蓋著積雪的大轉盤上,用攝像機多角度拍攝,產生了旅鼠“遷徙”的景象,之後,這些旅鼠又被放到一個河邊的懸崖上,被迫跳入河中。迪斯尼公司的那部影片愚弄了成千上萬的普通人,甚至也愚弄了一些科學家。事實上,當旅鼠為食物、空間和配偶發生競爭時,它們寧可殺死同類也不會自殺,它們其實是非常自私的,而不是人們認為的那種為種族而犧牲自己的“壯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育類別怎麼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