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
2 # 來看世界呀
更多的可能是心理因素,而不是真的環境溫度比較低。除非一些特殊的儲存屍體的場所。
醫院的太平間、醫學院的解剖室,因為屍體儲存需要低溫抑制微生物的生存,需要放置在冰櫃中,或者浸泡在福爾馬林液體中,並且還需要避免較強的光線照射,還需要適當的通風換氣,有時候會讓人感覺到有風在吹。整體的環境顯得稍微有些陰暗,由於那樣的環境中,本身溫度就比較低,環境色澤加上心理因素,就覺得陰冷。
在事故現場等可能存在較多屍體的場所,精神活動給人一種可怕的感覺,調動人體產生例如其雞皮疙瘩等其他不適的感覺,提醒人遠離那樣的場所。人類這樣的行動與進化有關,我們知道屍體多的地方,一般是有明顯的危險源,或者有時候是會爆發傳染病的,遠離這樣的場所就是保證人體健康完整,從而使人活的更久。
在墓地等場所,視覺加心理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墓地中的石碑泛青黑色、長期無人打掃可能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加上在戶外,野風吹著,也會給人心理暗示,使人害怕不敢久呆。
-
3 # 懷疑探索者
人一旦死亡,屍體就會逐步的腐爛,各種各樣的細菌會吞噬人體的細胞組織。這個過程會是一個化學反應,人體細胞分解後釋放出熱量出來。也就是說,如果有大量的人類死亡(也包括其他動物),其環境其實比其他地方的溫度要提高一點,而不是更加寒冷。
我們總把死亡理解為“寒冷”,主要還是因為心理原因。停屍房因為控制了溫度,所以讓屍體更易儲存一段時間。
不過,假設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死亡了,而且其有機物質的分解程式已經徹底完成,則會讓世界寒冷一點。比如,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組織系統是有序的,細胞、血液、淋巴液、免疫系統,都是有序的運轉。而人類死亡之後,所有的成分則成為一種無序的存在。有序的,總是意味著能量的集中,比如恆星是有序,所以恆星是高度炎熱的,有溫度。當恆星走完它的歷史,發生了爆炸,則成為彌散的星雲物質,這種無序的物質會逐漸降溫到零下200多度。人體在活著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熱源,在腐爛的過程之中,釋放熱量,之後會歸於寒冷。
-
4 # 一起爬山呀
人類的死亡既寒冷又不寒冷。
有機物腐敗時會產熱,所以死亡並不寒冷。
人類死亡,細胞活動停止,呼吸作用中斷,體溫下降。而且按照中國葬儀,墓地一般建設在城郊,那地方建築少,熱源少,所以溫度比市內低。而安置骨灰盒的八角樓,冬天沒有供暖,又沒有Sunny,溫度比室外還低!
在心理上,人們描述死亡都是採用冷色調,用幽寂哀傷的音樂渲染,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會感覺到冷。這不是溫度的冷暖 而是心理的反應
回覆列表
事實上,因為細菌對有機質的分解,任何正在腐壞的生物質都會放出熱量。比如說發酵就是一種細菌分解有機質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會放熱的。如果說死人的屍體正在腐壞的話,環境一定是要比正常環境溫度高一些的【當然,可能高出來的溫度不易察覺】。
而之所以會讓人有一種死人多的地方更冷,我認為可能是會有如下的一些原因:
1,心理因素。人對於死去的同類肯定是有一種非常懼怕的心理,如果知道某一個地方曾經死過人,人會自然而然的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比如說像我聽到屍體兩個字就不由自主地覺得心裡面有疙瘩】,這跟物理上的冷熱沒有關係,純粹是心理感覺而已。
2,邏輯搞反了,不是因為死人多,所以冷,而是因為冷,所以才可以用來停放屍體。比如說醫院用來停放屍體的太平間冷嗎?當然冷了,但是不是因為停放屍體比較多所以才冷的,而是為了停放屍體,所以故意把房間溫度調的貼別低。
有的時候家中有人去世之後把屍體停放在某個房間裡,為了防止屍體腐壞,所以這個房間不能開暖氣、不能生火,有些時候還需要在其中放大量的冰塊所以房間自然就很冷了,但是同樣不是因為死人讓溫度下降的。
3,視覺因素。一間屋子如果死過人,那麼這間屋子很有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有人居住,結果就是蒙上了一層灰,所以一眼看上去,整個屋子就灰濛濛的,讓人能夠感覺到這間屋子跟其他屋子不一樣,很“冷清”,但是這純粹是視覺上的影響而已,因為人的視覺會不自覺地覺得灰度高的場景很冷。
比如說下面這兩張圖,其實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右邊的圖片增加了一些灰度——所以右邊的圖片就明顯看起來比左邊的更加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