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57946224082

    一九是從立冬還是冬至開始

    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交九的日子其實就是冬至,中國民間人們習慣從這天起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

    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頭一天。第二個九天叫做“二九”。照此類推,一共有九個“九”,九九八十一天過後,“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冬至作為標誌嚴寒開始的一個節氣,提醒所有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新增衣被。按照華人的習慣,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尤其冬至交九以後“補冬”十分常見。常言道:“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而也有不少人早在霜降時節就已開始進補。

    九九從冬至還是立冬開始算

    數九是從冬至開始算的。

    立冬不是冬至,它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不同節氣。“至”冬季是截止了“立”是開始進入冬季,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冬至是“數九”的開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時候到了。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個“九”,俗語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開;八九燕歸來。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後就逐漸春暖花開了冬至節一般是12月22日。

    立冬節氣

    如果單是數九開始的日子,是從冬至的次日開始的。

    如果是二十四節氣,在商朝時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

    數九的民間方法

    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如九九歌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每年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的嗎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這些諺語和順口溜在許多古籍:卜部多有記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2 # 277327820

    不是。是冬至進九

    冬至是數九的開端,因此,也可以理解為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數九,也就是冬九九,全年中溫度最低的一段時期,冬至節氣時,溫度雖然不是特別冷,但是進入冬至節氣後天氣會逐漸的變得寒冷起來。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中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中國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後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為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長。當時華人民為捱過漫長冬季,遂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而當時圍著家眷數九亦被視為逍遙境界。所以,“數九”之俗,意在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老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