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些想法挺無聊,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別人能去圖書館看書,比你在週末整天追劇、玩遊戲好吧?
我曾經認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由於在單位工作,家裡離辦公室近,所以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辦公室看劇或者小品,有時候很看的哈哈大笑。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男生,能天天對著螢幕,還不斷的傻笑,想不通。有人會說,可能別人已經很滿足了,沒啥追求很應該啊。但是,我認識的他,不是這樣的,他永遠在抱怨,抱怨福利差,抱怨老闆苛刻……
一個只會抱怨,卻在行動上是矮人,挺讓人看不起的。
但最讓人看不起的是他自我感覺挺好的,總覺得自己能力強,做不好是因為不想去做,我很難想象他這種“迷之自信”從何而來。
隨著我走到社會越久,我就越發現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那些能力差的人,總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可能有人會說:飛哥,社會這麼艱難,自己還不能寵著點自己嗎?我當然贊成人要適當給自己自信,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明明真實水平是2、3之間,非要想象自己達到了8、9,甚至10來,甚至覺得別人都不如他。
其實,這也沒什麼,只要不影響別人、自己,有點“迷之自信”也能接受。但問題是,這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在心智上就沒有上進和提升的動力,最終也妨礙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所以,天天看劇、看小品,就覺得心安理得了。
我有個學生,我挺喜歡他的,因為他聰明,世俗,善於處理關係。但有一點我不喜歡,就是他的學習態度,他總認為自己在高中,就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學到了,在大學重心不在學習,而是人際、人脈等。所以他在大學裡,屬於學渣型的人。我非常擔心他將來出到社會他會在專業上吃虧,曾幾次找到他,對他說學習還是還重要的,但他不以為然。
一個覺得自己在高中就把所有知識學全的人,自然聽不進我的話。殊不知,他高中學到那些知識,在整個大學知識生涯中,皮毛而已。
這種自我滿足、看不到自己不足的人,是成不了牛人的。真正厲害的人是能夠對自己有相當的客觀評估。
只有知道自己優勢在哪裡,不足在哪裡,對於優勢,敢於根據自己優勢去做決策,並能承擔後果,對於不足,敢於承認並善於求助於人。
那怎樣才能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進行評估呢?
當那些“迷之自信”的學生遇到挫折,求助於我問我時,我總是告訴他們:你要行動。
很多人不解,要怎麼行動呢?
我在給大家說一個我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在學習spss時,很認真聽了課,覺得老師說的那些,我都會操作,而且他的思路也能跟得上,為此我得意洋洋,覺得我學會了。後來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我回到宿舍從頭到尾操作了一次,我發現進行不下去,很多因素出不了結果,就算有結果的,很明顯看到是錯誤的。後來,帶著這些問題,重新一個一個去問,去搞清楚後,才真正懂得用spss。
這件事使我明白一個道理:要想知道自己行不行,去做一遍,自然就知道結果,在大腦中想多久、想多麼清楚都沒有用。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會了,其實讓你真正去做,卻不會了。
只有你把你學到的知識,認認真真去用起來,你就會發現,你離那些高手的差距不是一點點。而只有這樣,你才有動力,不斷去挑戰,不斷去學習,這樣才能幫你迅速達到一個領域的頂峰或者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學習上,行動不僅僅意味著你去學習,而是意味著在某個知識點上,把這個點不斷的做深做透。一個點一個點去鑽研,才是真正學習之道,也是學習高手之路。
我曾經與一名博士生聊天,我問他是怎樣學習的,因為我知道,他在科研上做得非常好,有多篇核心,而且專利也是好幾個。他對我說:我開始學習的時候,我會把要學習的知識,透過查網路,分解不同小的知識點,然後在這些小的知識點,先在學術網站查詢一遍,把有價值的文章下載下來,然後去搜索,檢視最新的新聞、動態、牛人、機構等,最後在導師推薦下,找這個領域的書,認認真真去看……
原來他這種才是“行動”。
只有這樣不斷迴圈去行動,你就會發現你永遠不可能感覺良好,你會覺得自己不懂的知識有那麼多,這樣才會有動力不斷去進步,而不是天天追劇。
真正有水平的人,不會滿足於現狀,也不會自我感覺良好,而是不斷走在路上。
我覺得這些想法挺無聊,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別人能去圖書館看書,比你在週末整天追劇、玩遊戲好吧?
我曾經認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由於在單位工作,家裡離辦公室近,所以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辦公室看劇或者小品,有時候很看的哈哈大笑。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男生,能天天對著螢幕,還不斷的傻笑,想不通。有人會說,可能別人已經很滿足了,沒啥追求很應該啊。但是,我認識的他,不是這樣的,他永遠在抱怨,抱怨福利差,抱怨老闆苛刻……
一個只會抱怨,卻在行動上是矮人,挺讓人看不起的。
但最讓人看不起的是他自我感覺挺好的,總覺得自己能力強,做不好是因為不想去做,我很難想象他這種“迷之自信”從何而來。
隨著我走到社會越久,我就越發現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那些能力差的人,總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可能有人會說:飛哥,社會這麼艱難,自己還不能寵著點自己嗎?我當然贊成人要適當給自己自信,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明明真實水平是2、3之間,非要想象自己達到了8、9,甚至10來,甚至覺得別人都不如他。
其實,這也沒什麼,只要不影響別人、自己,有點“迷之自信”也能接受。但問題是,這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在心智上就沒有上進和提升的動力,最終也妨礙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所以,天天看劇、看小品,就覺得心安理得了。
我有個學生,我挺喜歡他的,因為他聰明,世俗,善於處理關係。但有一點我不喜歡,就是他的學習態度,他總認為自己在高中,就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學到了,在大學重心不在學習,而是人際、人脈等。所以他在大學裡,屬於學渣型的人。我非常擔心他將來出到社會他會在專業上吃虧,曾幾次找到他,對他說學習還是還重要的,但他不以為然。
一個覺得自己在高中就把所有知識學全的人,自然聽不進我的話。殊不知,他高中學到那些知識,在整個大學知識生涯中,皮毛而已。
這種自我滿足、看不到自己不足的人,是成不了牛人的。真正厲害的人是能夠對自己有相當的客觀評估。
只有知道自己優勢在哪裡,不足在哪裡,對於優勢,敢於根據自己優勢去做決策,並能承擔後果,對於不足,敢於承認並善於求助於人。
那怎樣才能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進行評估呢?
當那些“迷之自信”的學生遇到挫折,求助於我問我時,我總是告訴他們:你要行動。
很多人不解,要怎麼行動呢?
我在給大家說一個我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在學習spss時,很認真聽了課,覺得老師說的那些,我都會操作,而且他的思路也能跟得上,為此我得意洋洋,覺得我學會了。後來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我回到宿舍從頭到尾操作了一次,我發現進行不下去,很多因素出不了結果,就算有結果的,很明顯看到是錯誤的。後來,帶著這些問題,重新一個一個去問,去搞清楚後,才真正懂得用spss。
這件事使我明白一個道理:要想知道自己行不行,去做一遍,自然就知道結果,在大腦中想多久、想多麼清楚都沒有用。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會了,其實讓你真正去做,卻不會了。
只有你把你學到的知識,認認真真去用起來,你就會發現,你離那些高手的差距不是一點點。而只有這樣,你才有動力,不斷去挑戰,不斷去學習,這樣才能幫你迅速達到一個領域的頂峰或者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學習上,行動不僅僅意味著你去學習,而是意味著在某個知識點上,把這個點不斷的做深做透。一個點一個點去鑽研,才是真正學習之道,也是學習高手之路。
我曾經與一名博士生聊天,我問他是怎樣學習的,因為我知道,他在科研上做得非常好,有多篇核心,而且專利也是好幾個。他對我說:我開始學習的時候,我會把要學習的知識,透過查網路,分解不同小的知識點,然後在這些小的知識點,先在學術網站查詢一遍,把有價值的文章下載下來,然後去搜索,檢視最新的新聞、動態、牛人、機構等,最後在導師推薦下,找這個領域的書,認認真真去看……
原來他這種才是“行動”。
只有這樣不斷迴圈去行動,你就會發現你永遠不可能感覺良好,你會覺得自己不懂的知識有那麼多,這樣才會有動力不斷去進步,而不是天天追劇。
真正有水平的人,不會滿足於現狀,也不會自我感覺良好,而是不斷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