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45035785625
-
2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一般說來,雞蛋在沸水中煮5分鐘,蛋黃就凝固了。如果繼續加熱,蛋黃中的營養物質就會遭受破壞——長時間沸煮的蛋黃表面,會有一層灰黑色,那就是營養被破壞的痕跡——吃還是沒有問題的。
一般說來,雞蛋在沸水中煮5分鐘,蛋黃就凝固了。如果繼續加熱,蛋黃中的營養物質就會遭受破壞——長時間沸煮的蛋黃表面,會有一層灰黑色,那就是營養被破壞的痕跡——吃還是沒有問題的。
雞蛋煮久了不會有毒,但是營養會降低。
鮮雞蛋加熱到72℃時,蛋清和蛋黃就可以凝固,同時這個溫度可以使蛋清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如蛋白酶抑制劑、抗生物素等失活,從而提高消化率。
沙門氏菌在70℃以上的溫度時也會被殺死。所以無論是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還是保證安全方面,只需把雞蛋烹調至凝固就可以了。如果煮的過老,會造成一些營養素的損失,口感也會下降。同時,烹調時間越長,烹調溫度越高,蛋黃中脂肪氧化程度也會更高。所以雞蛋無需過度烹調。
擴充套件資料
雞蛋煮老未必更好,因為一項研究文獻表明,雞蛋煮老後會增加營養素的損失和脂肪的氧化。研究發現,煮老的蛋和炒雞蛋相比,其維生素E的損失要大16%,而且脂肪氧化程度要高30.4%。
研究者還發現,對於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雞蛋來說,烹調會增加其脂肪氧化程度3-9倍之多。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表面會形成灰綠色硫化亞鐵層,很難被人體吸收。蛋白質老化會變硬變韌,雞蛋會變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響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