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寶小小寶
-
2 # 為夢拼上命
“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用來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
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擴充套件資料:
一、出處解析:
韶樂,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音樂,優美至極。孔子本身也是音樂大師,他曾經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過音樂的演奏過程。
孔子晚年對《詩經》作過音律修正,這也是孔子在音樂上的一大貢獻。孔子對音樂的感悟、理解能力極高,當年他在齊國聽到了韶樂,立即如痴如醉。
三月不知肉味,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誇張,但沉醉在藝術之中,獲得心靈和道德的昇華,使人暫時忘記了慾望,忘記了感官的刺激,卻是時常有的事情。
二、相關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遊學,他到郊外散步,他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就循聲走去,看見一個老人在樹林裡演奏《韶》樂,悠揚的樂聲把孔子心中煩悶驅逐得一乾二淨。
以後的幾個月孔子一直陶醉在這音樂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 迷人的音樂讓孔子三個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音樂的魅力實在是無窮!不過仔細想一想,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所有宴會上的美味佳餚豈不都變成索然無味的東西了嗎?
一般是用來形容音樂的好聽及華美。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誇張的話。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乾(束脩)。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後,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
拓展資料:
出處:《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日:’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註:“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韶》樂是當時流行於貴族當中的古樂。孔子對音樂很有研究,音樂賞析能力也很強,他聽了《韶》樂以後,在很長時間內品嚐不出肉的滋味,這當然是一種形容的說法,但他欣賞古樂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說明了他在音樂方面的高深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