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賽亞斯襲擊佛羅里達,三登陸點全軍覆沒,龍飛船還能返回嗎?
7月31日,美國家颶風中心預警:“颶風獵人”飛機的偵察資料表明,“伊賽亞斯”熱帶風暴已經增強為颶風,最高風速為130千米/小時,移動速度為18千米/小時,預計週末將在佛羅里達沿海擦肩而過,屆時正值龍飛船返回地球,預計的三個登陸點全部在颶風前進的路線上!
8月1日時“伊賽亞斯”正在佛羅里達東南約260千米的巴哈馬群島,當前持續風速為135千米/小時,移動速度大約18千米,看起來就比熱帶風暴稍微強那麼一點點,為何會影響龍飛船的降落點?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伊賽亞斯”越過巴哈馬群島,進入佛羅里達東部的大西洋溫暖的洋麵時,其充沛的水汽會成為“伊賽亞斯”颶風的加油站,它的強度可能會迅速增加,所以這絕對不是可以掉以輕心的!
伊賽亞斯的生成和所經路線
另一個原因則是飛船從近地軌道返回時,穿過大氣層降落時大約會在30千米高度開傘,此後它將進入稠密的低層大氣,而此時地面的天氣條件對它的影響很大,不要說是颶風,就是普通的雨雪天氣都有極大的影響,而颶風的強大氣流,可能會讓飛船位置偏離,甚至降落傘傘繩糾纏發生危險!
因此在遭遇惡劣天氣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更改降落時間,待颶風過後再行降落!
熟悉Space X航天技術的朋友都知道,馬斯克已經多次成功回收了火箭甚至整流罩,火箭用的是整體返回的技術,而整流罩則是巨大的網罩配合滑翔翼的模式,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無論是手段還是展現出來的應用前景,都令人眼花繚亂且無不佩服馬斯克對於降低成本的追求!
但龍飛船的返回方式似乎從來都沒有改過,從雙子座飛船到阿波羅登月,最後打龍飛船的重返地球,一直都是大西洋上濺落回收的方式(當然除了太空梭),似乎從來都沒有改過!其實並不能如此冤枉龍飛船,因為龍飛船曾經有過一個非常激進的返回方式,火箭反推直接降落地面!
龍飛船反推火箭地面測試
因為技術狂人馬斯克有時候非常保守,但偶爾會有非常超前的技術出現,龍飛船就曾經打算使用逃生火箭的發動機(與飛船整合在一起),裝載更多的燃料,在返回地面的最後階段,使用火箭反推的方式減速,當然這種模式下龍飛船可以準確降落到指定地點,不再需要龐大的回收船隊!
龍飛船逃逸測試
但龍飛船幾乎唯一的大客戶NASA認為此舉不妥,因為龍飛船的逃生火箭為了確保可靠性和點火速度,使用的是肼燃料,這種燃料有劇毒,而且龍飛船降落地面的反推火箭如果失誤在居民區降落,將會造成大量地面人員傷亡,因此NASA將這個方案NG了!
龍飛船的傳統大西洋濺落方式
所以龍飛船採用的仍然是低成本的傳統大西洋濺落回收方式,非常製造成本降低,但每次回收得都一個龐大的後勤支援船隊,仍然是一筆龐大的支出!而此次龍飛船的首秀返回地點總共有三個,但都在佛羅里達沿岸!恰好都位於“伊賽亞斯”颶風的預測行進路線上!
原計劃龍飛船將在8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脫離國際空間站,在環繞地球軌道上等待降落時刻,8月2日則執行返回計劃後將拋掉服務艙,僅僅只保留返回飛船,藉助盾形的大底減速與絕熱,到一定高度後開啟降落傘,最後濺落大西洋!
颶風預測的行進路線
預定的三個降落地點為卡納維拉爾角,代託納和傑克遜維爾的海岸附近,很不幸它們就在“伊賽亞斯”颶風的預測行進路線上,因此NASA正在密切注意“伊賽亞斯”颶風的動向,必要時刻龍飛船將會推遲返回時間!
目前龍飛船仍然停靠在國際空間站
延伸閱讀:為什麼龍飛船要逃逸火箭一體化設計?
大家都很清楚逃逸火箭在載人航天上的意義,它是在火箭發生故障無法降飛船送入軌道時,將飛船帶離火箭並且在安全高度上開傘回到地面!傳統意義上的逃逸火箭會在火箭進入高空後,逃逸火箭點火拋棄!比如土星五號和神舟系列都是這樣設計的!
老式頂部逃逸塔設計,聯盟神州都用它
但龍飛船更改了這個設計,它在飛船外側有8臺均勻分佈在四側的逃逸火箭發動機,每個火箭發動機提供15000磅的推力,並且全程不脫離,它的好處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啟動逃逸火箭,增加了龍飛船的安全係數!不過2019年4月份,龍飛船在測試時肼燃料直接爆炸了,不過Space X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才獲得了國際空間站的對接資格!
伊賽亞斯襲擊佛羅里達,三登陸點全軍覆沒,龍飛船還能返回嗎?
7月31日,美國家颶風中心預警:“颶風獵人”飛機的偵察資料表明,“伊賽亞斯”熱帶風暴已經增強為颶風,最高風速為130千米/小時,移動速度為18千米/小時,預計週末將在佛羅里達沿海擦肩而過,屆時正值龍飛船返回地球,預計的三個登陸點全部在颶風前進的路線上!
級別並不高的“伊賽亞斯”颶風影響真有那麼誇張嗎?8月1日時“伊賽亞斯”正在佛羅里達東南約260千米的巴哈馬群島,當前持續風速為135千米/小時,移動速度大約18千米,看起來就比熱帶風暴稍微強那麼一點點,為何會影響龍飛船的降落點?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伊賽亞斯”越過巴哈馬群島,進入佛羅里達東部的大西洋溫暖的洋麵時,其充沛的水汽會成為“伊賽亞斯”颶風的加油站,它的強度可能會迅速增加,所以這絕對不是可以掉以輕心的!
伊賽亞斯的生成和所經路線
另一個原因則是飛船從近地軌道返回時,穿過大氣層降落時大約會在30千米高度開傘,此後它將進入稠密的低層大氣,而此時地面的天氣條件對它的影響很大,不要說是颶風,就是普通的雨雪天氣都有極大的影響,而颶風的強大氣流,可能會讓飛船位置偏離,甚至降落傘傘繩糾纏發生危險!
因此在遭遇惡劣天氣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更改降落時間,待颶風過後再行降落!
龍飛船的返回計劃和它的三個登陸點熟悉Space X航天技術的朋友都知道,馬斯克已經多次成功回收了火箭甚至整流罩,火箭用的是整體返回的技術,而整流罩則是巨大的網罩配合滑翔翼的模式,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無論是手段還是展現出來的應用前景,都令人眼花繚亂且無不佩服馬斯克對於降低成本的追求!
但龍飛船的返回方式似乎從來都沒有改過,從雙子座飛船到阿波羅登月,最後打龍飛船的重返地球,一直都是大西洋上濺落回收的方式(當然除了太空梭),似乎從來都沒有改過!其實並不能如此冤枉龍飛船,因為龍飛船曾經有過一個非常激進的返回方式,火箭反推直接降落地面!
龍飛船反推火箭地面測試
因為技術狂人馬斯克有時候非常保守,但偶爾會有非常超前的技術出現,龍飛船就曾經打算使用逃生火箭的發動機(與飛船整合在一起),裝載更多的燃料,在返回地面的最後階段,使用火箭反推的方式減速,當然這種模式下龍飛船可以準確降落到指定地點,不再需要龐大的回收船隊!
龍飛船逃逸測試
但龍飛船幾乎唯一的大客戶NASA認為此舉不妥,因為龍飛船的逃生火箭為了確保可靠性和點火速度,使用的是肼燃料,這種燃料有劇毒,而且龍飛船降落地面的反推火箭如果失誤在居民區降落,將會造成大量地面人員傷亡,因此NASA將這個方案NG了!
龍飛船的傳統大西洋濺落方式
所以龍飛船採用的仍然是低成本的傳統大西洋濺落回收方式,非常製造成本降低,但每次回收得都一個龐大的後勤支援船隊,仍然是一筆龐大的支出!而此次龍飛船的首秀返回地點總共有三個,但都在佛羅里達沿岸!恰好都位於“伊賽亞斯”颶風的預測行進路線上!
原計劃龍飛船將在8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脫離國際空間站,在環繞地球軌道上等待降落時刻,8月2日則執行返回計劃後將拋掉服務艙,僅僅只保留返回飛船,藉助盾形的大底減速與絕熱,到一定高度後開啟降落傘,最後濺落大西洋!
颶風預測的行進路線
預定的三個降落地點為卡納維拉爾角,代託納和傑克遜維爾的海岸附近,很不幸它們就在“伊賽亞斯”颶風的預測行進路線上,因此NASA正在密切注意“伊賽亞斯”颶風的動向,必要時刻龍飛船將會推遲返回時間!
目前龍飛船仍然停靠在國際空間站
延伸閱讀:為什麼龍飛船要逃逸火箭一體化設計?
大家都很清楚逃逸火箭在載人航天上的意義,它是在火箭發生故障無法降飛船送入軌道時,將飛船帶離火箭並且在安全高度上開傘回到地面!傳統意義上的逃逸火箭會在火箭進入高空後,逃逸火箭點火拋棄!比如土星五號和神舟系列都是這樣設計的!
老式頂部逃逸塔設計,聯盟神州都用它
但龍飛船更改了這個設計,它在飛船外側有8臺均勻分佈在四側的逃逸火箭發動機,每個火箭發動機提供15000磅的推力,並且全程不脫離,它的好處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啟動逃逸火箭,增加了龍飛船的安全係數!不過2019年4月份,龍飛船在測試時肼燃料直接爆炸了,不過Space X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才獲得了國際空間站的對接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