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
2 # 逸156775599
自古以來,犯天朝大國者多矣,周有犬戎,秦漢有匈奴,五胡亂華,唐有高麗吐蕃,宋有西夏,遼金,蒙古滅宋,瓦喇欺明,後金佔華夏近百餘載,倭寇欲滅中國,到如令欲亡我中國者比比皆是。縱觀三千年中華文明史,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與外寇鬥爭,欲滅華夏者多因朝庭柔弱,內禍自起,給外族可乘之機。與天朝爭勢力國土者皆其有出傑出人才者,雄才偉略,一時氣盛,而能入駐華夏令漢人府首。而一時舉兵犯邊境攜人口財物者,皆因天災人禍,物資匱乏生存難以為繼只圖能解燃眉之急,生存之憂。我中華大地,地域廣闊,物資豐饒,各異族無時不懷窺視之心,吞併之意。明朝政制,雖有雄兵百萬,然而將帥無權,不能有決制之策,小小倭寇,多年難平,一個瓦喇權臣也先就能虜君犯京,而朝庭不知教訓,後期更因剦宦專權,文黨傾扎,災禍內亂,農民揭扦而起,一個龐大王朝也是岌岌可危了。後金努爾哈赤小時曾隨明將李成梁,見識明軍體制利弊,而他在統一女金部落中已積聚了一定的實力,也獲取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更有甚者他還會利用漢人,他能瞭解明朝內部各層底細,知道一個腐朽的明朝已是外強中乾,搖搖欲墜的巨人了,此時揮師中原,滅之明朝的計劃已在他心中成熟了。總體來說,努爾哈赤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他能進犯明朝絕不是冒險,是他能審視天下大勢,把握時機的一代梟雄。
-
3 # 夢香寒冰
當時進攻大明的國家多了,努爾哈赤只是命好,是最後的勝利者。
當時打算進攻明朝的有:日本倭寇,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俄羅斯日本倭寇五國聯軍,注意,這兩個倭寇不是一夥人。蒙古,西藏和大清努爾哈赤。這還不說明朝內部的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說真的如果沒有皇太極,可能沒努爾哈赤什麼事。
努爾哈赤的後金,雖然兵力不多,但是,戰爭不是兵多既可獲勝,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不少,戰爭是雙方高智商的搏弈,打勝戰爭需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很重要,清軍擊敗明帝國,就佔了“闖王”李自成把明帝國已打得奄奄一息的天時,加之清軍首領努爾哈赤及繼承者正確的戰略戰鬥術!
一、清朝軍事總兵力,八旗兵力不過20萬人,其中尚包括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面對4億漢人,能夠入主中原,建立一統王朝,主要還是“以夷治夷”,以收降的漢軍為主要力量轉身攻打、征服漢人,清軍主要以主人身份起監軍作用。
二、清太祖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各部後,先將女真族人統一編為,以旗幟顏色劃分黃、藍、紅、白四旗,後又增加鑲黃、鑲藍、鑲紅、鑲白四旗,旗幟鑲邊以故得名。
八旗,為軍政合一組織體系,戰時為兵,全民皆兵,出征作戰,平時遊牧生產,農耕生活統治管理,軍民合一的女真族特色軍、政、民結合的組織單位。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女真政權,繼承其祖上與宋朝時並存的金國稱號,仍稱大金國,稱汗為帝。
三、清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為避免歷史上金國屠宋,漢人仇金心理,將大金國號改為大清國,並將女真族改為滿洲,因而軍隊稱為滿洲八旗。
但是,滿清欲進軍關內,入主中原帝國,僅靠10餘萬滿族人,對抗4億漢族人,顯然力量不足。
怎麼辦?首先,將利用“大棒+胡蘿蔔”戰略戰術,戰爭征服、又打又拉的、世代聯姻的、且同為強悍“馬背民族”的可靠盟友——蒙古族,編為蒙古八旗,增加軍事力量,進攻明帝國,並衛護北疆,免除後顧之憂。
但是,面對數量龐大的漢族人,力量還是不足,又將收降的漢人軍隊,編為漢軍八旗。
於是,清軍主要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另外有畜牧戰馬為主的打牲八旗,為顯軍力號打勝八旗。
但是,實際上,清軍為擴充軍事力量,再將收降的其他漢軍編為綠營兵,擴大軍事實力,是清軍最為龐大的軍事力量。
打勝八旗,雖然為清朝八旗體系之一,但本為清帝國畜牧的打牲八旗,為顯軍事實力,號打勝八旗,並無戰鬥實力。
上圖為打牲八旗,既打勝八旗。
四、歷史實踐證明,清軍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殘餘勢力及南明政權,主要是以漢軍降將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的漢軍衝鋒陷陣為主力的,所以,上述等漢軍降將得受清王朝王爵封賞。
五、清軍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國後,在全國各地省會及要地設立滿洲八旗14個駐防將軍,兵員最多的盛京將軍統率滿洲八旗兵力1.7萬人,最少的成都將軍統率滿洲八旗兵力不足2千人,在全國各地統治軍隊主要是漢軍綠營兵。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