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人大是

    對比三國時期劉備蜀漢政權的軍力與曹魏的軍力,實事求是的說,前者始終是處於下風的。

    這主要是因為一個國家軍力的強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軍隊的規模數量。而決定一個國家軍隊數量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就是這個國家總人口的多少。根據史料的記述,在三國時期,蜀國的人口是三國當中最少的。因此,論兵源和兵力規模自然也應該是最少的(最起碼相對於當時的魏國而言)。

    二是軍隊的戰鬥力。戰鬥力的體現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軍事指揮,二是單兵的體能與技戰術水平。論軍事指揮層面,在蜀漢政權這邊,能拿得上“檯面”的、真正有勇有謀的將才其實並不多,普通的中、下級軍官更是大多數都“默默無聞”。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而再看曹魏方面,真正扛大樑的正是一些中、下級將領和後起之秀(比如新城之戰中的張特,最終滅蜀的鐘會、鄧艾父子等等)。因此,在軍事指揮上,真實的蜀軍是落後於魏軍的。

    再看單兵的體能與技戰術水平。由於蜀漢政權地處西南,南方人通常身材瘦小,而曹魏地處北方,北方人身高馬大。所以論體能,蜀軍趕不上魏軍。再加上蜀地地形崎嶇,道路難行,又限制了軍隊的機動性。而曹魏的勢力範圍在中原、北方一帶,地勢相對平坦,再加上騎兵數量眾多,不僅機動性比蜀軍強得多,而且騎兵對步兵,往往更能體現出曹軍的優勢。

    三是軍隊的後勤保障。民以食為天,軍隊更是如此。開啟三國時期的地圖,我們不難發現,蜀漢政權不僅是地盤最小,而且其境內地形複雜,這就決定了它的農業可耕種面積,以及糧食收成都是非常有限的。沒有可靠的軍糧保障,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將無從談起,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而在正史中,也有數次諸葛亮北伐,雖然前期進展很順利,但最終卻因軍糧接濟不上導致無功而返的記載。而曹魏方面,因其地廣人多,軍糧供應幾乎不存在問題。

    由此可見,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軍隊規模、戰鬥力水平,還是後勤保障等各方面,以劉備為代表的蜀漢政權的軍隊實力都是無法與曹魏相提並論的。

  • 2 # 當下最美Lak

    三國劉備巔峰時期還是很有實力的!坐擁荊州漢中益州,手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更有著魏延這種聘美五虎上將一個級數的大將之才。

    文有臥龍鳳雛,這種安邦定國之才。

    北抗曹操,南據孫權。

    光荊州關羽就有十幾萬軍隊,打的襄樊曹仁哭爹喊娘,嚇的曹操差點遷都。要不是司馬老賊的奸計,聯合國賊孫權,荊州根本就不會丟。

    可恨關羽被曹操和孫權聯手加擊。導致關羽敗亡。

    昭烈帝帶兵70萬,去討伐國賊孫權,孫權嚇的屁滾尿流,只能讓陸遜小人來帶領軍隊,乘劉備不注意,火燒了連營,自此劉備70萬大軍灰飛湮滅。

    可恨曹賊吳賊!

    後期諸葛臣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帶領20萬軍隊北伐。

    可恨司馬老賊狡猾的狠,老是當烏龜,最後病逝五丈原。

    昭烈皇帝是精彩的一生,白手起家,三分天下,雖然沒完全恢復漢室,但也是傳奇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