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槑烎夶
我認為徐庶身在曹營身在漢的作法並沒有錯!
首先我們要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身在曹營身在漢”的字面意思是: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裡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雖然有些朝三暮四,對自己忠誠的一方有些不地道!但是戰場上本就是爾虞我詐,機關埋伏!
反正只要自己在關鍵的時候選對隊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再明白不過了!連司馬懿都能洗白白,徐庶即便是左右搖擺壓實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能不能被大家認可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大部分人是不會認可的!因為古代人都有忠君孝義的影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決不能怠慢!荀令君肯定就第一個不答應,看他對曹操,對漢室的態度就知道了!
即便是關羽張飛義結金蘭,親如兄弟,可當關羽不得已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時呢?明明關羽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可三弟張飛一旦當真了,誤會了,非取關羽性命不可!
再看看徐庶的對立面吧,比如同樣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之輩吧!這樣的形象,毋庸置疑的就會被大家罵做反覆無常,賣主求榮的小人!
所以徐庶的做法究竟正不正確,真的得看時代和個人!
漢蕭何追韓信聞才勒馬,周文王訪子牙也得停車!
-
3 # 收復舊山河
不以演義中的世界觀來看徐庶,他進曹營一言不發(不出一計)的做法,就不可取。
小看曹操了,他是什麼樣人,能容忍徐庶吃乾飯。想一言不發,也不可能。
而且,依徐的才幹和敏銳,他應該識得曹操是可棲之樹,囚其母賺他來投,雖手段不正義,但目的不卑鄙,他也應該想得開,捋得順。
至於徐母自殺,是演義胡扯的,曹操對人才是“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的凝聚力,不在劉備,孫權之下。徐投曹以後,沒有太大的作為,主要緣於曹帳下高手如林,他徐庶的光芒,被比下去了而已。
歷史上的徐庶,在曹魏體制內,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可見實際上他也並未“一言不發”),他在“赤壁之戰”時被派到長安鎮守,後來孔明北伐時他還曾幫助過司馬懿,守過西涼防馬騰,官做得雖不太大,曹畢竟對他不薄。
回溯他在當初投劉備時,在一個戰壕裡打仗也沒打多久,僅打了新野一役,之後被曹”賺”去了。唯一的功績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在“高談闊論地飲酒放歌時”,結識了諸葛亮.龐士元,司馬懿等青年才俊,有這麼一段“老本”,這是徐的亮點所在。“他沒有半點”白衣秀士王倫”的狹隘,而是胸懷若谷,向上級推薦比自己強的人。
他的謙遜和胸懷可圈可點,但他的才能與孔明和司馬,的確不是一個重量級。曹家也能掂量清楚他的價值,孔明對他的能力,也有一個“不咋地”的評價(孔明認為徐庶最多可以官至“刺史郡守”),這個評價與曹家給的評價(官職)暗合。
一一劉備是個目光如炬的老闆,最善識人。他與徐庶作別是順坡下驢,而且藉機作秀,“孝”的理由面前,君主也不敢作次啊。實際上,倘若他真愛徐,早與孔明設計跟曹對賺徐母了。
一一剛得了一個“大寶貝”孔明,舍一個“小寶貝”徐庶,這一個買賣,划算!
至於徐,赴曹也是“各為其主”,沒什麼可責備的。他又哪裡真的”一言不發”,他對那個躊躇滿志.不可一世的夏候悙,出征前就給予了警告,劉備新得孔明,又有關.張兩員虎將在側,將軍不可輕敵喲...可惜夏沒聽進去,導致大敗...
回覆列表
徐庶可以講是三國當中最糾結的人,他一個觀點不能說錯,但是也不對。
徐庶原為一江湖俠客,後殺人報仇有所感悟,棄刀從文,逃亡荊州,結識了不少荊州名人,其中就有諸葛亮,後來劉備來到荊州,駐紮新野,徐庶以劉備乃漢室皇親,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
後來曹操徵荊州,以其母為質,誘騙徐庶投曹,徐庶痛哭流涕與劉備告別,在臨走前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
徐庶在曹操集團究竟是否“一言不發”不得而知”,但在曹丕代漢的群臣勸進表中,卻有徐庶的簽名,後來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嚴格來講,徐庶是個標準的魏國臣子。
至於“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般來說是指三國演義中的徐庶,三國演義中的徐庶作為謀臣確實未向曹操獻一計謀,反而赤壁之戰破解陰謀而未報告,還謊稱馬騰謀反脫離戰場。但按照三國演義的情節,徐庶母親已經自盡,曹操已經沒有什麼能制約徐庶,徐庶為什麼不逃跑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普通正史當中一樣,徐庶確實在魏國當官當的還不錯,對漢末三國曆史看的也淡了,透徹了,所以如果徐庶仍然抱著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觀點的話,那隻能說明徐庶有點虛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