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歷史總探長
曾經的羅馬帝國是整個歐洲地區的人的驕傲,這個曾經承載了無數人野心和夢想的帝國,在這個帝國裡,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多宗教,可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實現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而羅馬帝國的強盛和重要的轉折點離不開一個人戴克裡先,一個開啟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代的人物。
“食君之祿,與君分憂”這條亙古不變的法則在中國封建王朝中一直延續至今,但是在羅馬帝國時代,公元3世紀的時候,換皇帝的速度堪稱是搭上了火箭,幾乎已經演變成了一年一換,其中還包括親兒子背主弒君,像這些例子是在是數不勝數,以至於後來演變成讓人瞠目結舌的“皇帝親兒子明碼標價的殺自己的皇帝老爸”,而終結這一切的便是戴克裡先,一個脆弱時代的終結者。
成功上位的戴克裡先戴克裡先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親兵隊長(和中國封建王朝的禁軍首領一個級別),當羅馬帝國忙於爭奪皇位,兩個皇帝紛紛斃命,出身低微的戴克裡先巧妙的奪取了軍政大權,實現了自己的“黃袍加身”,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者。
但是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內憂外患不斷的龐大累贅,他征討附近的日耳曼和波斯人,成功的平定了羅馬帝國邊界的隱患,但是由於羅馬帝國的地域之遼闊,經常被其他勢力趁機侵擾,很是讓戴克裡先頭疼,於是乎一場悄無聲息的“四帝共治”時代來臨了。
帝國的分而治之將羅馬帝國分而治之似乎是脆弱的羅馬帝國的唯一出路,但又或許是導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的開端。
“帝國分而治之”就是將面積廣闊的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設立兩個皇帝,然後再分設兩個副皇帝,正皇帝去世後,副皇帝上位,再有正皇帝繼續選擇副皇帝,這種世襲罔替的制度開始在羅馬這個龐大的的帝國中央運轉起來。
兩個正皇帝的頭銜是“奧古斯都”,兩個副皇帝的頭銜是“凱撒”。
至此,羅馬帝國一分為四,一對正副皇帝搭班領導東羅馬帝國,另一對正副皇帝搭班領導西羅馬帝國。
在這其中,東羅馬帝國又被一正一副皇帝一分為二,各自領導和統治,同樣的,西羅馬帝國亦是如此!
這便是曾經輝煌一時的羅馬帝國曆史上,著名的“四帝共治制度”。整個羅馬帝國被切蛋糕一樣,分成了四個打的板塊,羅馬“分而治之”的時代正式來臨了。
但是雖然戴克裡先將羅馬帝國一分為四,但是他仍然是四個分裂帝國的最高領袖,也就是說他還是至高無上的而皇帝,那三個皇帝和他的關係屬於從屬關係,帝國的統治權力還是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上。與此同時,戴克裡先還將皇帝的任期有了具體的規定,正皇帝的任期不得超過二十年,二十年後應該交給副皇帝接班,最後接班人再指定一名副皇帝。
東帝國正皇帝(頭銜奧古斯都)—尼科米底亞
東帝國副皇帝(頭銜凱撒)—西米烏姆
西帝國正皇帝(頭銜奧古斯都)—米蘭
西帝國副皇帝(頭銜凱撒)—特里爾
但是制度的優越性卻抵擋不住人們的野心和慾望,隨著戴克裡先的退位,曾經將羅馬帝國“分而治之”的理念到後來變成了真正的“分而”“治之”,強大的羅馬帝國從此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延續羅馬帝國的希望留在了僅僅只有一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的頭上。
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東羅馬帝國還是覆滅了,這個曾經輝煌而又繁榮的盛世帝國永遠的結束了。
最後享用一句話評價戴克裡先:“他想為羅馬人民爭取最好的結果”。
回覆列表
公元284年宮廷禁衛軍首領戴克裡先取得帝國政權。為了加強中央統治,挽救羅馬帝國的危機,戴克裡先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改元首稱號為君主,正是採用君主制的政治形式和禮儀。同時他又將帝國劃分為四個部分,實施四帝共治也就是由四個統治者,來共同治理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卸任和死後由其副手接任。戴克裡先試圖來規範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繼承順序。同時,為了防止行省的分裂傾向,戴克裡先縮小行省規模。行省內軍政分離,行省總督沒有兵權。軍事上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和巡防軍之間分工明確。前者負責邊疆事務,後者負責帝國內部事務。大量隸農和日耳曼人進入羅馬軍隊,開始成為羅馬軍隊的主要力量。三是稅制改革,為了改變帝國各地稅種不一的現狀,戴克裡先規定,賦稅以實物為準,並統一稅制。他規定對農村人口收取土地稅和人頭稅。同時為了穩定帝國的經濟又對幣值和物價進行改革。從而力圖從穩定經濟入手達到穩定社會的目的。在宗教改革方面以崇拜朱庇特為統治的主要支柱,對基督教採取高壓政策。他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加強專制統治,來克服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進而強化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對帝國出現的社會危機起到了暫時緩和的作用,但是由於缺乏經濟管理經驗很快失去了效用。公元305年戴克裡先退位,他所制定的各種措施也就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