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13 23:28
手機雙攝像頭是什麼意思?
5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2316491930621
從目前來看,雙攝機型基本都沒有解決手機攝影中的痛點,也就是說,購買價值不大。目前來看市面上的(背面)雙攝機型,所謂的優點無非以下幾種:
透過黑白+彩色雙攝像頭捕捉不同的影象資訊,通過後期演算法合成可以得到細節更豐富、畫面更純淨的照片。(例如華為P9、華為Mate 9、360 Q5 Plus等)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獲取景深資訊,通過後期演算法模擬出單反的大光圈虛化效果。(例如紅米Pro、iPhone 7 Plus、華為榮耀6 Plus,華為的黑白+彩色雙攝機型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透過雙攝像頭不同焦距的組合,可以自由地在廣角端和長焦端進行切換。[例如iPhone 7 Plus(標準+長焦,在單反中應該算是廣角+標頭)、LG G系列(標準+廣角,在單反中應該算是廣角+超廣角)]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模擬人眼,拍攝3D影片/照片。(2011年3月由LG Optimus 3D首發,該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後置雙攝像頭智慧手機;由於3D顯示器行業萎靡不振,所以逐漸式微)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獲取景深資訊,實現“魔術對焦”功能。(即先拍照後對焦,原HTC M8的一個主要賣點,但是單攝像頭機型可以透過短時間內的多幀合成達到類似的效果)透過實時調整兩個攝像頭的曝光值,實現動態HDR(高動態範圍影像)預覽。(單攝像頭機型在硬體支援的前提下可以實現,例如小米4)透過演算法對雙攝不同視角獲取的不同畫面進行甄別,實現立體建模/計算物體體積/動作識別。第3種情況只在旗艦機型上有所應用,而且透過光學變焦或者數碼變焦等功能都可以實現。第4種情況太過於小眾,所以不列入知乎er的討論範圍之內。第5種情況可以透過多幀合成實現,而且也不是有特別的必要,拍照之前點一下對焦能死?第6種情況可以透過SoC支援實現。第7種情況過於專業(就好像壓力屏可以測量物體壓力,看似有用實則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太大用處)。所以雙攝的主要功能終究還是黑白-彩色合成與景深模擬。透過雙攝演算法實現黑白-彩色合成與景深模擬是否有必要,業界爭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相比之下,景深模擬的應用廣度遠超過黑白-彩色合成,因為黑白-彩色合成必須手機攝像頭支援,雙彩色攝像頭手機並不支援,而黑白-彩色攝像頭手機同樣可以透過演算法實現景深模擬。景深模擬的玩法真正進入大眾視野大概是在2014年11月,華為榮耀6 Plus釋出之後。當時這款雙800萬畫素攝像頭的機型讓人眼前一亮(當時絕大部分雙攝機型都是不對等設計,即一個高畫素主攝像頭,一個低畫素輔攝像頭。而且兩者是豎直排列,有別於華為此後的平行設計),然而景深模擬的效果……確實不怎麼樣。畢竟是款試水的產品,玩家也沒有抱多大期待。2015年8月,奇酷手機上市。該機當時的黑白-彩色雙攝像頭構想在後來被華為P9發揚光大,然而該機當時的拍照水平只能說是相當一般,相比官網拳打三星腳踢蘋果的樣張,真機拍攝效果給人帶來的心理落差實在太大,直到今天360旗艦雙攝機型的拍照也沒有超過同價位的單攝像頭機型。華為P9的釋出成為了手機雙攝發展史上的轉折點(除了該機實力確實不錯之外,也和華為強有力的宣傳與公關有關係),從此雙攝像頭設計逐漸在各價位機型普及開來,上至6000元級別的iPhone,下至1000元出頭的酷派cool dual和紅米Pro,雙攝這昔日王謝堂前燕,也總算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然而呢?外國科技媒體曾經對華為P9進行過真機測試,發現捂住華為P9的黑白攝像頭(負責細節和明度),P9最後出片的解析力並沒有明顯下降,把手拿開,P9出片的解析力也沒有變化。這說明了什麼?華為P9的黑白攝像頭,更大程度上是廠商宣傳用的噱頭,對於實際畫質提升不大——或許也有提升,但是在解析力方面還是沒能超越同價位的後起之秀一加3和單攝機皇Galaxy S7。還有,雙攝合成是一件很考驗廠商最佳化能力的活計,具體請參見小米5S Plus的迷之調色。景深模擬更是考驗火候,這個領域是華為最早開始涉足的,具體情況一直不是太好,從華為榮耀6 Plus開始,又到華為P9,又到榮耀8/V8上,對於物體的邊緣識別頻繁抽風,該模糊的地方稜角分明,不該模糊的地方細節盡失。後來iPhone 7 Plus搭載了平行雙攝,模擬景深的人像模式也成了Plus的主要賣點之一,然而並沒有當場兌現,而是承諾在後期的iOS更新中加入此功能。iOS素來以驚為天人的系統最佳化聞名,這次也不例外,不過為了保證畫質,啟用人像模式的條件比較嚴苛,只有在1米開外的物體才能使用人像模式正常對焦,而且必須使用長焦端作為主鏡頭。儘管如此,iPhone 7 Plus還是在一些色彩不太分明的物體邊界出現了識別錯誤的情況。具體可以參見Fview和ZEALER的測試。不過這兩家還算好的,具體可參見紅米Pro的迷之演算法。一說到小米的雙攝,我就有一種粉轉黑的衝動。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手機接收攝像頭不能錄了是怎麼回事?
快手直播怎麼用手機當攝像頭?
怎麼用手機攝像頭找紅外線攝像頭?
手機無法連接攝像頭?
手機可以調試海康攝像頭嗎?
壹視安攝像頭怎麼連接手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耳良言利於行?誰正在真正承認呢?
熱門排行
送五個粽子給別人可以嗎?
鎮魂街巔峰挑戰賽攻略?
命運方舟鷹眼33刻印怎麼搭配?
南韓木槿花最高多高?
在菲律賓護照丟了最快的方法回國?
白糖荔枝和妃子笑的區別?
輕顏cos怎麼調?
奇跡少女第三季哪一集失憶了?
sw複製零件怎麼斷開連接?
雙眼皮大眼睛怎麼化妝?
從目前來看,雙攝機型基本都沒有解決手機攝影中的痛點,也就是說,購買價值不大。目前來看市面上的(背面)雙攝機型,所謂的優點無非以下幾種:
透過黑白+彩色雙攝像頭捕捉不同的影象資訊,通過後期演算法合成可以得到細節更豐富、畫面更純淨的照片。(例如華為P9、華為Mate 9、360 Q5 Plus等)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獲取景深資訊,通過後期演算法模擬出單反的大光圈虛化效果。(例如紅米Pro、iPhone 7 Plus、華為榮耀6 Plus,華為的黑白+彩色雙攝機型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透過雙攝像頭不同焦距的組合,可以自由地在廣角端和長焦端進行切換。[例如iPhone 7 Plus(標準+長焦,在單反中應該算是廣角+標頭)、LG G系列(標準+廣角,在單反中應該算是廣角+超廣角)]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模擬人眼,拍攝3D影片/照片。(2011年3月由LG Optimus 3D首發,該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後置雙攝像頭智慧手機;由於3D顯示器行業萎靡不振,所以逐漸式微)透過雙攝像頭之間的位差獲取景深資訊,實現“魔術對焦”功能。(即先拍照後對焦,原HTC M8的一個主要賣點,但是單攝像頭機型可以透過短時間內的多幀合成達到類似的效果)透過實時調整兩個攝像頭的曝光值,實現動態HDR(高動態範圍影像)預覽。(單攝像頭機型在硬體支援的前提下可以實現,例如小米4)透過演算法對雙攝不同視角獲取的不同畫面進行甄別,實現立體建模/計算物體體積/動作識別。第3種情況只在旗艦機型上有所應用,而且透過光學變焦或者數碼變焦等功能都可以實現。第4種情況太過於小眾,所以不列入知乎er的討論範圍之內。第5種情況可以透過多幀合成實現,而且也不是有特別的必要,拍照之前點一下對焦能死?第6種情況可以透過SoC支援實現。第7種情況過於專業(就好像壓力屏可以測量物體壓力,看似有用實則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太大用處)。所以雙攝的主要功能終究還是黑白-彩色合成與景深模擬。透過雙攝演算法實現黑白-彩色合成與景深模擬是否有必要,業界爭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相比之下,景深模擬的應用廣度遠超過黑白-彩色合成,因為黑白-彩色合成必須手機攝像頭支援,雙彩色攝像頭手機並不支援,而黑白-彩色攝像頭手機同樣可以透過演算法實現景深模擬。景深模擬的玩法真正進入大眾視野大概是在2014年11月,華為榮耀6 Plus釋出之後。當時這款雙800萬畫素攝像頭的機型讓人眼前一亮(當時絕大部分雙攝機型都是不對等設計,即一個高畫素主攝像頭,一個低畫素輔攝像頭。而且兩者是豎直排列,有別於華為此後的平行設計),然而景深模擬的效果……確實不怎麼樣。畢竟是款試水的產品,玩家也沒有抱多大期待。2015年8月,奇酷手機上市。該機當時的黑白-彩色雙攝像頭構想在後來被華為P9發揚光大,然而該機當時的拍照水平只能說是相當一般,相比官網拳打三星腳踢蘋果的樣張,真機拍攝效果給人帶來的心理落差實在太大,直到今天360旗艦雙攝機型的拍照也沒有超過同價位的單攝像頭機型。華為P9的釋出成為了手機雙攝發展史上的轉折點(除了該機實力確實不錯之外,也和華為強有力的宣傳與公關有關係),從此雙攝像頭設計逐漸在各價位機型普及開來,上至6000元級別的iPhone,下至1000元出頭的酷派cool dual和紅米Pro,雙攝這昔日王謝堂前燕,也總算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然而呢?外國科技媒體曾經對華為P9進行過真機測試,發現捂住華為P9的黑白攝像頭(負責細節和明度),P9最後出片的解析力並沒有明顯下降,把手拿開,P9出片的解析力也沒有變化。這說明了什麼?華為P9的黑白攝像頭,更大程度上是廠商宣傳用的噱頭,對於實際畫質提升不大——或許也有提升,但是在解析力方面還是沒能超越同價位的後起之秀一加3和單攝機皇Galaxy S7。還有,雙攝合成是一件很考驗廠商最佳化能力的活計,具體請參見小米5S Plus的迷之調色。景深模擬更是考驗火候,這個領域是華為最早開始涉足的,具體情況一直不是太好,從華為榮耀6 Plus開始,又到華為P9,又到榮耀8/V8上,對於物體的邊緣識別頻繁抽風,該模糊的地方稜角分明,不該模糊的地方細節盡失。後來iPhone 7 Plus搭載了平行雙攝,模擬景深的人像模式也成了Plus的主要賣點之一,然而並沒有當場兌現,而是承諾在後期的iOS更新中加入此功能。iOS素來以驚為天人的系統最佳化聞名,這次也不例外,不過為了保證畫質,啟用人像模式的條件比較嚴苛,只有在1米開外的物體才能使用人像模式正常對焦,而且必須使用長焦端作為主鏡頭。儘管如此,iPhone 7 Plus還是在一些色彩不太分明的物體邊界出現了識別錯誤的情況。具體可以參見Fview和ZEALER的測試。不過這兩家還算好的,具體可參見紅米Pro的迷之演算法。一說到小米的雙攝,我就有一種粉轉黑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