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春旺1
-
2 # 羽兒44
不語不反駁 心裡認就行了 重在重視認真對待 我曾經老提醒一個自大的司機 不要老想多跑公里 老跑別人的點不好 安全第一 被他說烏鴉嘴 出了事都是我方的 我趕緊躲開他了 後來他在果子市因車速快撞死了一個騎車女士 丟了工作 但那位女士 一條鮮活無辜的生命
-
3 # 水鏡流雲
真正有理解能力的人都會明白良藥苦口的道理。只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對於這樣的語言雖然知道道理,但心裡不舒服也是有的。等真的發生了什麼,就心裡接受了。
-
4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忠言逆耳……有多少人需要?
良藥苦口……有多少人可用?
所以:給你的‘建議’是拍馬屁不要拍在馬蹄上就行……
這樣對於你的生活可能會少許多挫折……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是千古古訓,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往往不易使人接受。
人們害怕喝中藥,中藥苦呀,喝後整個嘴苦,人們害怕喝。但利於病呀,不喝也得喝。
比如說治瘧疾的奎寧,那苦味,苦得徹心徹肺,但人們想出了丁人法,在苦的外皮包了一層糖衣,吃到嘴裡感到甜,不苦了,苦藥變成了甜藥,外甜內苦,一成了人們喜歡的良藥。現在許多中西藥,因為苦,在外面包了層糖衣,表面甜,實質的藥不變,同樣起到了治病的良效。
雖然忠言逆耳使人難以接受,你的忠言人家會認為是挑刺,是搬弄是非,使人家難以接受,為何不學學制藥業呢,使忠言的逆耳,變成順言順耳呢?
凡人非聖人,沒有聖人的胸襟與大度,你那刺耳的忠言確實聽不進,難以忍受,所以必須改變忠言的說教的方式,既是忠,必須有所為,有所為,必須使人聽得進。苦藥怎樣變成甜藥,藥不變,卻變了味道。既是忠言,想個辦法使對方接受你的忠告,你就改逆為順,改刺為柔,本質不變,效果相同,何不樂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