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98645569783

    樹葉標誌一般代表健康,再按遙控器上的健康鍵就可以去掉了。

    1.“樹葉”屬於健康模式,製冷效果不好,需要在安一下“健康”鍵取消。

    2.“雪花”狀的是製冷模式;

    3.“太陽”為制熱模式;

    4.“三角迴圈”為迴圈風;“5.風扇”為自然風“水滴”為除溼。製冷模式和除溼模式可以製冷。

  • 2 # 暖通軼事

      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們也即將進入到酷暑階段,從工作場所,到交通工具,再到家,已經全程離不開空調。

      我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沒空調,夏天也熱,但好像也能過。但按照現代觀念,沒有空調的夏天,根本過不去。

      之前實陽機電講過空調選購的相關知識,今天來講講空調使用的一些小常識。使用空調時,大家有兩個最大的擔憂:1、使用不當會生病。2、費電。於是所有人都有個普遍的共識:夏天空調不能老開著。尤其是上歲數的人群,勤儉節約的理念深入人心。夏季只要不是太熱的天氣,能扛就扛過去。就算是開空調,也可以開一個小時,停一個小時,這樣既比較健康,也可以比一直開空調省至少一半的電。

    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空調工作的原理是,每次開啟時都會以最大功率迅速降低室溫,變頻空調在達到設定的溫度之後,就會用較低的功率把室溫精確維持在設定的溫度上。

      而定頻空調在維持室溫這方面相對比較差,在達到設定溫度之後,一般會停止製冷改為送風,直到比設定溫度高出過多(製冷模式下),再開啟最大功率製冷,所以定頻空調給人的體感會有些忽冷忽熱。

    定頻空調的室溫曲線

    變頻空調的室溫曲線

      但是,無論是定頻還是變頻,在每次啟動時,都是耗電的最高峰。所以如果頻繁開關空調,意味著空調會多次以大功率執行,這樣的結果不但不省電,反而更費電。尤其是對於變頻空調來說,長時間開啟和頻繁開關的耗電理論差異值更小。

      何況,買變頻空調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省電,而是為了長時間把室溫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如果從省電的角度出發,直接購買一臺更省電的新空調當然更簡單。但顯然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做,那如何在使用中更省電、更健康呢?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調節溫度。設定的溫度越低,空調功率全開的時間就越長。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再熱,我們也不推薦把空調設定為16℃,或者小馬拉大車——用小匹數的空調製冷一個大房間,或者用一個屋子的空調製冷兩個房間。

      如果空調永遠不能達到設定溫度,就會全程全功率執行,不僅噪音大,而且費電。設定過低的溫度和小馬拉大車,都一樣。而且小馬拉大車,還會讓空調附近的溫度過低。室內冷熱不均,人體不停在大溫差中切換,是“空調病”的元兇。

      這裡我們要明確的是:把空調設定到26℃和設定到16℃,在空調最大功率執行的時候,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設定到16℃,並不會讓空調吹出的風更涼。

    空調設定到多少度比較好呢?

      網路上一般都推薦26℃,理由或許和國家強制規定公共區域夏季空調溫度不得低於26℃有關。國家出臺規定的理由或許和節約社會用電有關,畢竟空調每低1℃就會增加10%的耗電量。

    對於家庭來說,26℃是否合適呢?

      有研究表明,環境條件為溫度25℃,相對溼度50%,氣流速度0.15米/秒時,是人體最理想的熱平衡狀態。換句話說,這個溫度環境的感覺最良好。這裡我們要明確的是:環境溫度和體感溫度是兩回事,因為面板表面的水分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所以一般情況下,體感溫度比環境溫度要低1-2℃。

      這麼看來,空調把環境溫度控制在26℃,對於人體來說是相當合理的。當然,每個人對舒適的感覺會有個體差異。但只要你不是“骨骼驚奇異於常人”,26℃完全可以作為一條標準線來參考,根據自己感覺微調就可以。

      另外,儘量控制開關機頻率,不要頻繁開關機。對於變頻空調來說,當體感溫度較低的時候,與其關閉空調,一會兒再開,還不如試著調高設定溫度更省電。

      最後,開空調的時候最好封閉室內環境。很多人認為開空調的時候最好也要開窗透氣,這樣比較健康。

      其實不然,開窗等同於最喪心病狂的小馬拉大車,空調相當於在給全世界製冷。不僅費電,而且室內的溫度也會很難達到設定溫度,更容易得空調病。

      另外,家中如果有落地窗或者被太陽直射,開空調時最好能拉上窗簾,這樣也能避免室外溫度影響室內,提升空調的製冷效率。

      不過,大多空調的空氣迴圈都是室內迴圈,並不和室外空氣產生交換。所以密閉隔溫的環境雖然提高空調的效率,更省電,但站在健康角度,還是要定時開窗換氣。開啟窗戶,通風一段時間,再關上窗戶就可以了,期間空調可以全程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的中醫院醫生看病只看舌苔,草草號個脈,然後看體檢指標,為什麼不用?四診合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