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弓塬

    毛遂是中國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他因“毛遂自薦”的典故,聞名於世,流傳千年。

    話說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常因一些小事情發動戰爭,其根本目的是想憑藉強大的武力兼併別的國家。有一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都城邯鄲被困,形勢萬分危急,趙王無奈,急忙派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請求援助。

    平原君準備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兼併的人才前往楚國。當挑好了十九個人時,門客中站出一位叫作毛遂的人,他自告奮勇要求跟平原君前去楚國完成任務。因為一時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平原君就答應了毛遂。

    到了楚國,平原君向楚王陳說利害,請求楚國救趙,楚王顧左右而言他,一直不給平原君一個明確的答覆。時間拖了很久,可事情始終沒有結果,平原君非常著急。就在這時,毛遂深吸一口氣按劍上前,一手拉住楚王的衣袖,一手拔出佩劍直指楚王的胸口,楚王大驚。毛遂道:“大王不必害怕,今天您只要答應立刻出兵我就放了您。”接著毛遂慷慨陳詞,歷數強秦屢犯邊界的罪狀,陳述趙楚兩國聯合抗秦的種種好處,終於使楚王擺明了立場,同意了毛遂的要求。事後,平原君向趙王談起毛遂力諫楚國的壯舉時說:“毛遂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呀。”

    毛遂雖然因為“自薦”而美譽天下,但毛遂後來的死卻是一個悲劇。

    再說時隔不久,燕國趁趙國戰事剛停、元氣大傷之時,派遣大將慄腹進攻趙國。這時,趙王便想到了剛剛立下奇功的毛遂,欲任命他掌帥印,統兵抗敵。毛遂得知這個訊息後,趕緊跑去告訴趙王: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很瞭解自己,我能做馬前卒,但絕對做不了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您還是另找人吧!

    面對此時的毛遂,趙王很是不解:先生您去年自薦,才情高邁,自信滿滿,如今正是你建功立業之時,怎麼又如此退縮呢?毛遂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騏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貓。逞三寸舌我當仁不讓,仗三尺劍實非我能,我豈敢以家國安危來試驗我的不才之處?

    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辭,趙王執意任命他為統帥。這場戰爭正如毛遂所言,他不是統率千軍萬馬的料,雖然他身先士卒,費盡心機,趙軍還是被燕軍打敗了。戰爭慘敗,毛遂痛心疾首,覺得沒有顏面再回邯鄲,於是來到一片山林裡拔劍自刎了。

    “知人善任”是一門大學問,從古到今,每個領導人都知道要知人善任,也都以為自己做到了,有的最後才發現自己錯了,有的至死都不曾發現。就像此文中毛遂的死,雖然只是個歷史傳聞,教訓也夠深刻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怎麼去領導家裡坐坐不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