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找老王

    談不上累,但人離鄉賤,有些難受倒是真的,我說說我的三段故事。

    故事一:崑山

    之前學的機械製造專業,實習的時候被分到了江蘇省崑山市某個開發區的一家臺資工廠工作,都說江南風景如畫,也算是真的見識到了。周邊的幾個出名的城鎮也去了一下,蘇州的園林、無錫的古建築什麼的。但有一個地方是我感到無力的,那就是方言。雖然廠區裡大家都說普通話,但當地人與當地人溝通時講家鄉話時,我只能幹瞪眼瞅著,哪怕別人用方言罵我我都不知道。

    因為實習,我們的住宿環境還算不錯,廠區給我們額外提供的住宿,如果不在場內住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當時的薪資水平比較低,在外面租房子才200元一個朋友,我有個同學就在離上班地點約10分鐘路的公寓裡住下了。

    因為國慶放假7天,為了一起出去玩方便,我就在同學家住,這個搞笑的房東竟然問我是誰?然後問我要水費。有一次同學出去買早餐,我正在院子裡打水洗漱,這老奶奶一把抓住洗臉盆,嘰哩哇啦的說了一大堆,這我也聽不懂啊,就一直重複你說啥我聽不懂,眼看矛盾要升級了,鄰居過來跟我解釋,她說你住在這可以不給房租,但是你要給水費,我就問水費多少錢,鄰居翻譯說5元,最後不願意跟老太太吵給了5元,人生中第一次被打劫。

    故事二:上海

    雖然學的機械製造,但畢業後我選擇了實體店工作,從蘇州回老家之後就去了超市工作,這一干就是近10年。因為我背後的老闆在上海有店,於是我就被派去當了一個小店的店長,然後接受了上海話的洗禮。

    這期間與當地人發生的矛盾就不說了,上海人的做派大家也心知肚明。咱們只說說我遇見的兩件事,可能真的是這些老叔叔、老阿姨們生活條件不夠好,導致小時候沒上學,竟然不識字,在我們超市裡有一道另類的風景線就是“老年人逛超市不識字”,有一部分老年人進店之後指著價格牌問你這是啥,如果理貨員不去解釋或服務,那位老年人能在那吼半天。而且吼的都是一些我聽不懂的話,如果你質疑他不識字的話,他就會扔出一句“儂港督啊”。

    還有一次,因為我是東北話,平時用語會比較接近普通話,大家都能聽得懂,有一次一對兒夫妻,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女士言談舉止透著一股子傲氣,男士言談舉止還有點小氣質。當時我在門口曬太陽,超市內的員工都是外地人,,收銀員在為這一對夫妻服務的時候只說上海話,不說普通話。收銀員找錢的時候對方只用上海話回覆,但收銀員聽不懂,於是又吵了幾句,我看到爭吵就走了過去,問收銀員緣由,雖然我不會說上海話,但還能聽懂一點,於是跟收銀員翻譯了一下,最後完成結算出門。

    可誰曾想,這對兒夫妻出了門之後竟然用普通話聊起天了,當時那感覺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

    故事三:青島

    同樣是因為超市工作,我去了山東青島,黃渤的故鄉。因為自己的祖籍就是山東,小時候的玩伴與身邊的人說的都是山東話,雖然我是個東北人,但對山東有種特殊的情感吧。

    我在青島呆了大概3個月左右,期間與當地的商人、小攤販、老百姓也算打成一片,可能都是北方人的緣故,聊天喝酒還有點共同話題,方言雖然能聽得懂,但是他們說話的語速有點快。在與顧客溝通的過程中,我總是跟他們說“說慢點,大娘,我跟不上”。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不存在地域黑,只是客觀的闡述我經歷的事情。

  • 2 # 社群義工

    71年12月份來到湖北黃石工作,我們那個廠在鐵山。

    我一起工作同學去廠旁邊一個小賣部買白酒,散裝白酒問他多少錢一斤?小賣部一老頭是鐵山當地人,說大冶話,他回答一塊哥,大冶話尾音都帶一個哥,我們那天剛到廠,第一次聽到大冶話,始終認為他說一塊哥,就是一塊多,到底多幾多,還是一塊哥。

    暈,一塊哥就是一塊錢一斤。可憐的我們幾個人硬是花十幾分鍾才弄明白。

    路隔三五里,各處一鄉風,誰知路隔一百多里,方言那麼難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實的劉備是一個偽君子還是一個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