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潯陽鹹魚

    孫權對侄子孫紹薄情是事實,這一點不用辯駁。

    孫權18歲(虛歲)接手江東基業,是兄長孫策打下來的,孫權當時還哭哭啼啼,被張昭扶上了馬,開始硬著頭皮繼續兄長未完成的事業。

    別看孫權接手時懵懵懂懂的樣子,其實沒過多久,他便展現出一代人傑的魄力,他對內培養嫡系,剷除隱患,穩定了江東集團,他對外在曹操、劉備之間運用靈活多變外交策略,從中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例如,他率軍圍攻背叛自己的廬江太守李術時,預知李術會向朝廷(曹操)求援,便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忠心,並建議曹操不要插手他圍攻李術的事。曹操也居然同意了,李術求不來曹操的援軍,最終城破身死。如此,孫權順利剷除異己,完成繼承江東的事實。

    在赤壁之戰前夕,孫權面對曹操的恐嚇和內部大部分人贊同投降的阻力,力主抗曹,最終取得了勝利,保全了江東。此後他又同意讓劉備坐鎮荊州,據說曹操當時正在寫字,聽聞此事時,驚得手中的筆都掉落地上。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改元黃龍,追封兄長孫策為長沙王,這一點是肯定了兄長對孫吳建國的功績,但他不肯讓侄子孫紹繼承這個王爵,只是封他為吳侯;後來孫權又覺得吳縣是自己孫家的祖籍所在地,就這樣給了侄子還是不爽,於是將他改封到上虞縣去了。所以說,孫權對待侄子孫紹,確實很刻薄。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有類似處境(和孫權不盡相同),眾所周知,劉秀也是隨兄長劉縯起兵,劉縯身死後,劉秀才逐漸成為家族中的佼佼者。孫權是孫策指定的繼承人,劉秀的情況則不同,劉縯是被更始帝誅殺,當時劉秀還在外地,之後,他是靠自己努力才逐漸擺脫更始帝的控制,在冀州宣佈獨立。

    但是,劉秀對兄長留下的兩個兒子劉章、劉興十分重視,在創業之初,天下未定時就大方地給他們封王,還讓他們有機會去擔任縣令、太守之類的職務來鍛鍊能力,劉秀將兩個侄子視為己出,悉心照顧,培養,這一點,孫權是絕對做不到的。

    當然,孫權考慮的是:不能給兄長孫策的子孫有繼承孫吳帝位的機會,所以才會做出竭力打壓的事來。其實孫權考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例如在孫皓執政時期,就有傳聞說有人想勾結孫奉(孫紹之子)稱帝,孫皓聽聞,趕緊派人將孫奉誅殺了事。

  • 2 # 優己

    因為孫策一脈比孫權一脈更出色更有實才,這引起了孫權的忌憚!無疑,孫權是自私的,他擔心孫策一脈篡位他自己的兒子,故意就打壓孫策子孫。

    這一點主要是拜陸抗所賜!如果說陸遜是孫策女婿而被孫權猜忌的話,那麼陸抗絕對是孫權的心腹大患,陸抗是孫策的嫡親外孫。從血緣上看,陸抗就具有跟孫權兒子爭奪繼承權的資格了。而江東陸家又比孫家更有氏族根基。因此,一旦陸抗有反心,他完全可以扶持自己的親舅舅或者,孫紹扶持陸抗,反正都是他們一脈。而陸抗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才智來!

    由此可見曹操就幸福得多,由於孩子出色,曹操壓根就不需要猜忌大臣,甚至很多養子都備受重用。曹操唯一殺的一名臣子是楊修,但也不是怕楊修篡位,主要還是怕楊修鼓譟曹植造反,反而害了曹植!

  • 3 # 蘇巴塞壓錦

    孫權是什麼人?有稱帝圖天下的優秀政治家的英雄。這樣一個人怎麼允許別人來威脅他的江山他的權力呢,自古以來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的,當時孫策死時,孫策的子女都很年幼,所以讓孫權繼位,但是因為魯肅的隆中對後,孫權就有了稱帝圖天下的目標。我們可以往前看陸遜,陸遜是孫家的女婿,江東第一士族的人,也是孫權下第一權臣,可是被孫權逼死,就是威脅到他的地位了,同樣對孫策的子女也一樣,對他的大臣都是差不多,都設立了似於錦衣衛的機構,來監督官員的,可想他中年晚年是多麼沒有安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透過1公斤的物質儲存人類所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