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要分兩句來回答。首先,能捕食動物的植物確實存在,這主要有產於南亞和澳洲的豬卷草、茅膏菜與產於南美的捕蠅草及瓶子草等。這些植物大都生長在熱帶沼澤地帶,因為這類地區往往土壤貧瘠,所以植物不得不捕食動物以增加營養。這類植物捕食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生有捕捉器或夾子般的葉子,葉子兩半能迅速閉合,把犧牲品夾在當中。如茅膏菜,它的葉子平時分兩片張開,葉上分泌有甜味的液體,一旦有昆蟲類小動物碰到葉子上的觸毛,兩片葉子立即閉合,把昆蟲夾在其中,並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即“吃掉”。大約十天後,消化已畢,葉子重新張開,等候捕捉下一個獵物。另一類如豬卷草、瓶子草,葉子演化成瓶狀,瓶口色彩鮮豔如花,並能分泌具有香味的蜜腺,吸引昆蟲等小動物。而瓶頸又長著向下斜生的硬毛,昆蟲只要爬進瓶中就無法逃出,瓶底的消化液會迅速把它消化掉。這些能捕食動物的植物,雖然令不少人覺得驚奇,但它們確實存在。然而,這些植物都不高大,一般只有20、30釐米,最高的也不過60、70釐米高。它們只能捕食小動物,主要是捕食昆蟲,較大的品種,偶爾也能捕食小型的蛙或壁虎等。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捕蟲植物或食蟲植物。至於稍大些的動物,哪怕是小老鼠,它們是根本無力捕獲的。瞭解了這些植物的生活情況,關於“食人樹”的問題也就自然明白了。可以說,正是這些食蟲植物激起了某些小說作家的想像,從而寫出了“食人樹”之類聳人聽聞的故事。而真正能捕食人或哪怕稍大些的動物的植物,至今還沒有在地球上發現過,因此也可以明確地說“食人樹”並不存在。
這個問題要分兩句來回答。首先,能捕食動物的植物確實存在,這主要有產於南亞和澳洲的豬卷草、茅膏菜與產於南美的捕蠅草及瓶子草等。這些植物大都生長在熱帶沼澤地帶,因為這類地區往往土壤貧瘠,所以植物不得不捕食動物以增加營養。這類植物捕食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生有捕捉器或夾子般的葉子,葉子兩半能迅速閉合,把犧牲品夾在當中。如茅膏菜,它的葉子平時分兩片張開,葉上分泌有甜味的液體,一旦有昆蟲類小動物碰到葉子上的觸毛,兩片葉子立即閉合,把昆蟲夾在其中,並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即“吃掉”。大約十天後,消化已畢,葉子重新張開,等候捕捉下一個獵物。另一類如豬卷草、瓶子草,葉子演化成瓶狀,瓶口色彩鮮豔如花,並能分泌具有香味的蜜腺,吸引昆蟲等小動物。而瓶頸又長著向下斜生的硬毛,昆蟲只要爬進瓶中就無法逃出,瓶底的消化液會迅速把它消化掉。這些能捕食動物的植物,雖然令不少人覺得驚奇,但它們確實存在。然而,這些植物都不高大,一般只有20、30釐米,最高的也不過60、70釐米高。它們只能捕食小動物,主要是捕食昆蟲,較大的品種,偶爾也能捕食小型的蛙或壁虎等。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捕蟲植物或食蟲植物。至於稍大些的動物,哪怕是小老鼠,它們是根本無力捕獲的。瞭解了這些植物的生活情況,關於“食人樹”的問題也就自然明白了。可以說,正是這些食蟲植物激起了某些小說作家的想像,從而寫出了“食人樹”之類聳人聽聞的故事。而真正能捕食人或哪怕稍大些的動物的植物,至今還沒有在地球上發現過,因此也可以明確地說“食人樹”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