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聊教育
-
2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分擔家務
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願意自覺地做那些看起來枯燥的家務活,父母們不妨動些心思,把家務活變為快樂的親子游戲,這樣既能讓孩子參與進來,親身感受到父母做家務的狀態,也能把家務當成是一種遊戲,並從中獲得樂趣。長此以往,孩子還會覺得,做家務是一件痛苦的事嗎?
比如拖地板,這可能是孩子在初長大時都會喜歡模仿大人的家務之一。當孩子嘗試著拿起拖把,學著我們的樣子,稚嫩地拖地板時,請一定一定給他(她)以掌聲鼓勵。如果你當心拖把太大會讓孩子絆倒,那麼不妨準備一把小拖把,每到需要打掃地板時,就讓孩子拿著小拖把先拖一遍你,然後你再接著拖一遍。
或者一起比賽看誰拖得更乾淨,又或者可以讓孩子在你拖過地板後再來“檢查一遍”――――這樣的“檢查”,會讓孩子更有被認同感。如果能在做家務的時候,穿插進一些小兒歌、小童謠,孩子做起家務來就會更覺得象是玩遊戲了。比如疊衣服,也是小米的拿手好戲,總是會分門別類的把衣服、褲子給疊得整整齊齊,最後再放回衣櫃相應的位置。
而在疊衣服時,小米最喜歡的就是邊疊邊唱兒歌:“關關門(把外套類的兩邊衣襟對齊)、抱一抱(把袖子對摺),點點頭(如果有帽子的,把帽子折起來),彎彎腰(衣服再對摺)。”疊一件唱一次,不知不覺中,衣服就全部疊好了。而在廚房裡,還可以順便和孩子一起做個實驗,順便摻合一些化學知識。
如何培養孩子家務勞動訓練孩子勞動,應從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和為親人服務的勞動開始。孩子剛會走路時.就鼓勵他給媽媽拿拿拖鞋.給爸爸搬搬小凳子。以後練習自己脫襪子,扣扣子,吃飯,喝水,洗手洗腳,洗臉洗澡,洗小手帕、小衣褲等等。
在製作方面,應及早指導孩子做紙工、娜不等,還可指導他做多種玩具,學習拆裝買來的玩具等等.在家務勞動方面,可以從開燈、關燈、掃地、抹桌子、搬凳子、整理書架、收拾房間、收拾餐桌、洗碗筷等簡單的事情開始,四五歲的孩子要學會使用絕對安全的家用電器,包括洗衣機。
沒有洗衣機的家庭,孩子要學會手洗衣服。六七歲的孩子可以跟隨成人到菜場買菜,回家擇菜、洗菜,學會在成人的幫助下煮麵條,包餃子,做簡單的飯菜給大家吃.要鼓勵並帶動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打掃院子、樓梯、走廊,保護花草樹木,送報送信等等。
-
3 # 高分家長幫
看過一個家庭搞笑短影片,內容是這樣的:
媽媽每天不辭辛苦的做著家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然而,孩子、丈夫,卻總是覺得家裡的整整齊齊和乾乾淨淨都來得那麼的理所應當和輕鬆自然,所以對媽媽的勞動成果沒有絲毫的珍惜和感謝。於是媽媽用一張紙寫下了幾個字,貼在了牆上。紙上是這樣寫的:“家庭衛生,人人有責”。而當孩子從學校裡回來,看見了牆上媽媽的提醒,於是很傲嬌地在上面加了一筆,內容改成了“家庭衛生,大人有責”。而當丈夫回來的時候,又在上面加了一筆,內容變成了“家庭衛生,夫人有責”。後來,媽媽回來後,氣得火冒三丈!雖然這是一個搞笑影片,但是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卻是真實存在的。
對於丈夫,觀念和行動不改變
在不少的家庭中,丈夫基本不做家務,甚至在意識裡就認為家務本來就該是女人的事。還有一部分家庭就是,丈夫負責賺錢養家,每天回到家很累,所以理直氣壯的不做家務。
作為家長,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一起分擔家務,沒有什麼家務只是爸爸或者媽媽唯一的責任。只有爸爸媽媽都一起分擔家務,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會收到家長的切身感染,這就是教孩子分擔家務的方法——身教。
對於孩子,家長過於保護
孩子在上學之前,總認為孩子還小,不能讓孩子做家務,也認為孩子做家務只是為了玩,且最後的爛攤子還是由家長來收拾,閒麻煩。
孩子上了小學,學校慢慢的開始要孩子學會勞動了,而回到家裡,家長總認為孩子的學習大於一切,只要孩子肯學習,所有一切事物家長包辦。
到了初中、高中,學習更加緊張,家長依舊包辦著孩子的生活瑣事。
到了大學,很多孩子才開始意識到要自己做一些家務了,於是回家開始幫家裡做家務了。但是仍有一部分孩子被培養成了巨嬰。
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孩子大學家長陪讀、大學將衣服寄回家洗的新聞。
家長應該適當的放手。如果說孩子還小,但孩子喜歡幫家長做一些家務,這時,家長沒有必要阻止,甚至應該鼓勵孩子去做。可能孩子做得不好,沒關係,家長不要閒麻煩,等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再把家務重新做一遍就好了。
每個年齡段,孩子的能力都不同。力所能及的,家長應該鼓勵,力所不能及的,家長可以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做家務的主觀能動性和生活的能力。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意識
在一個家庭中,雖然有責任分工的不同,但是保持家庭和諧溫暖必須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只要家庭中出現了問題,每個人都要負100%的責任,包括孩子。很多家庭往往已經把孩子排外了。
1)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
之前,看過一個真實的影片,孩子因為把自己的玩具亂扔,哭著給媽媽道歉。影片的對話是這樣的:
孩子:“對不起,我不應該把玩具亂丟的。”媽媽:“我跟你說,媽媽怎麼樣?”孩子:“媽媽不是傭人。”媽媽:“所以呢?”孩子:“要自己收玩具。”媽媽:“不要把我當成傭人了,媽媽是用來愛你、照顧你的,媽媽不是收玩具的傭人。”. . . . . .媽媽:“你知道來幫我們打掃的阿姨,打掃完了就會怎樣?”孩子:“離開。”媽媽:“所以你如果要把我當成你的傭人,那我打掃完就會離開,知道嗎?”孩子,真誠點頭。媽媽:“你自己玩完的玩具,你就應該要自己收......”影片中,媽媽強調了孩子的責任:要對自己的玩具負責;也強調了媽媽自己的責任:是用來愛孩子和照顧孩子的,不是傭人。
2)培養孩子對家庭負責
見過很多家長叫孩子做家務時都是這樣叫的:“孩子,來幫媽媽/爸爸掃一下地。”這句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告訴孩子,家務是媽媽/爸爸的事,是大人的事,所以用了“幫”字。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都在表明家庭中所有事情都是家長、大人的責任,與孩子無關,孩子只負責讀書就可以了。
孩子對家庭事物的參與少,沒有家庭融入感,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對家庭產生責任感,更別說家務了。
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物,以及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權力。
比如:小時候,決定要去旅遊,讓孩子來選擇。其實去哪旅遊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旅遊的目的是讓家人開心和放鬆。讓孩子來做決定,最後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孩子就覺得自己在家裡是有價值的,就會很充滿家庭的責任意識與榮譽感。很自然的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再比如:當孩子大了一些,開始建立了自己的思維體系,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重大的家庭會議,並發表自己的意見等等。如,家庭的發展規劃會議;家長主動和孩子討論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物,徵求孩子的意見。所以,多讓孩子參加家庭中的所有事物,不要一味地認為孩子就是孩子,什麼都不懂。只有讓孩子參與了才能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如何教孩子分擔家務?
無論丈夫還是妻子、還是長輩,要給孩子一個積極做家務的家庭環境,身教言傳。
適當放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應該鼓勵,力所不能及的,家長輔助一起完成。
培養家庭責任意識,包括對自己的責任和家庭的責任,家庭所有事物孩子多參與。
回覆列表
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不是教,而是以身作則。都說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所以我們可以先不考慮讓孩子分擔家務,而是讓孩子參與進來。當然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的家務,不要指責孩子做得不到位,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參與進來,並有一定熟悉度之後可以考慮讓孩子獨立完成某項家務,比如掃地,擦桌子等等,這之後可以考慮對全體家庭成員分配家務,如果讓做家務變得更有趣,可以考慮做家務比賽,誰做得快且整潔,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誰要是濫竽充數就要接受一定的懲罰,當然獎罰得當,不要一次懲處,孩子徹底撂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