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季清香的土貨

    這個年紀的男孩正是生活習慣形成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引導得當,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後省去父母多少費心啊。

    首先得父母自身規範好,自己就是拿了東西放回到哪去的習慣,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就要求父母先做好自己,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一應物品按照分類次序擺放。家長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告訴他們這樣做的重要性,帶著孩子一起收拾整理。如果家長自己馬馬虎虎的,什麼都不講究,單純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我想基本上是很難的。這就是俗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生下來會打洞。從小的生活環境對孩子自身的性格和習慣有著引導性的作用,希望家長們從自身坐起,為了孩子也要變成更美好的人。

  • 2 # 媽媽up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養成,兒童心理學的各個流派有的說是三歲,有的是六歲前,還有的是12歲。

    後來富蘭克林專門自己實踐實驗過,成年人用一個月去專門養成一個習慣也是可行的,也是現在流行的21天行為習慣養成的起源。

    所以任何時候,主要有強烈的動機,都是可以改變的。

    首先:激發孩子動機。透過一週的實驗,亂扔的東西家人誰也不幫他撿起來。當他需要某樣東西但是又髒了或者找不到了讓他自己想辦法。家長要冷靜的對待,即使他不得已穿髒衣服也要忍著。孩子感受到不舒服、看到不舒服他會有整理的強烈慾望。

    其次:幫助他練習。他一旦想收拾了,可以問他需不需要幫助和提醒。給他一些方法的指引很重要。同時要幫他梳理安排每天收拾的時間和東西的歸置。事先說好一週執行表,慢慢養成習慣。

    補充:環境很重要。大人的東西亂放,很難養成小孩愛整潔的習慣。所以大人要做好榜樣,這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為什麼叫嶽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