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OMG!

    小可查了一下,《爾雅》中沒有“書”字,也沒有“書”字。但有“簡”字,簡就是木簡和竹簡,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紙,古人都是把文字寫在竹簡之上,稱之為簡扎。

    書有兩種含義,一是記錄,二是書藉。

    小可認為,在古代“書”字的第一涵義,只是記錄,書寫之意。因為古代對書籍的稱呼是“簡”。

    古代有許多“書”,《夏書》,《商書》,《周書》等等,這個“書”就已經指向書籍了。是否可以這樣解釋

    單片為簡,

    群簡為書。

    而所謂的《夏書》,《商書》,《周書》等等的“書”字是後加上去的,《周禮》中的“六書”的解釋應當是“型別”,“書其德行道藝”中的“書”也是書寫之意。

    顯然,周朝的“書”字極有可能只是指記錄。

    《尚書》簡稱為《書》,而這個“書”字恐怕也是關於“尚”的“記錄”,也就是說,《夏書》,《商書》,《周書》這個“書”都可能是動詞,而不是名詞,不是書籍之意,而是記錄之意。

    書字從什麼時候開始同時具有了書籍的涵義,小可認為可能是春秋時期,即《左傳》之中,“記錄周朝”(周書)漸漸變成了“關於周朝的記錄”(周書)。

    那時的書籍,都不帶書字。《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尚書》以外,書籍的最後一個字大多數都是經,記,傳,語等等。

    書指的不是一本書,而是統稱為書籍。

    書寫而成的冊子。

    當然,小可以上觀點純粹是個人猜想,沒有時間去找證據。若是說錯了,希望大家猛砸狠摔。

    沒有時間找證據,在這個浮華的時代,哪有安心做典籍學問的人,他們都忙著評職稱,泡研究生,或者抄襲論文,或者做一些屁用沒用的所謂專案。

  • 2 # 一老沈一

    不好意思,題主是故意的吧?《爾雅》中,沒提到“書”,所以,就沒啥意思。或許是我孤陋了,藉此就教於高人。

    《爾雅》,是中國最早訓解詞義之書。有人稱其為是中國第一部“詞書”。陸宗達先生的說法很有參考價值。他說,《爾雅》“實際上只是五經訓詁的彙編,它是以訓詁存文字,並不是專門闡述文字的著作”。

    關於《爾雅》作者,漢代已無考。鄭玄說是孔子門人所作;魏張揖說是周公所作。第二種說法肯定不靠譜,因為書中收錄的一些詞,漢代才有。那第一種靠譜嗎?書中的不少詞,確實出於春秋之後,很可能孔子門人,也就是後世弟子,為這部書做過貢獻,這很可能。

    後來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爾雅》從戰國開始,經過多代文人的不斷充實,於漢代成書。

    許慎編撰《說文解字》,是在公元100-121年。在此之前,《爾雅》已經成書並流傳。因為,《說文》中,參考引用了諸多《爾雅》的內容。

    與《說文》寫於同時的《漢書》,在《藝文志》裡,收錄《爾雅》3卷20篇。今存19篇——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很可惜,裡面沒有“釋書”的內容。

    《漢書》也說不清《爾雅》的作者。佚亡的一篇,有人說是“序”,丟也就丟了。

    《爾雅》中不對“書”做解釋的原因,前面引述的陸宗達先生的話,已經能夠準確回答了。正因為《爾雅》“是五經訓詁的彙編”,所以在宋代,也被列入《十三經》之列——沒責任去解釋“書的含義。

    多說幾句《爾雅》前後古籍關於“書”的解釋。

    《說文》說:“書,著也。”段玉裁注曰:“著於竹帛謂之書。”

    這包括了兩種含義——“著”的過程,即書寫;“著”的成果,謂之“書”。

    《墨子.尚賢》曰:“書之竹帛”。這是從書寫的過程,或者是記載過程來使用“書”的。

    《論語.先進》曰:“何必讀書,然後為學”。這個“書”,是指書籍。

    還是《論語》,《為政》說:“《書》雲:‘孝乎為孝。’”這裡的“書”,是“書籍”中的特指,《尚書》。

    《易.系詞下》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個“書”,是指文字。契是契刻,如金文,也指文字。“六書”,是漢字的造字規律或叫方法。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這裡的“書”,就是指書信了。

    關於“書”,古代大約是上述幾種含義。當然,後來,也指書法。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說:“王逸少(羲之)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其他用法應該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哪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