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切兩斤酒
-
2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雖然蜀漢劉禪因為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被以蠢才的名頭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不可否認,劉禪在西蜀統治40餘年,全力支撐著諸葛亮和姜維幾十年對外征伐的國力消耗,如此,還能堅持下來,內部的人民並沒有多少報怨和反叛。足以說明劉禪是一個愛民如子的明君,深得西蜀百姓之心!
如此進入超三國曆史時代,假使諸葛亮北伐成功,一舉滅魏。曹魏勢力龜縮到遼東荒蠻之地成為蠻方夷族。然後舉中原之兵進伐合肥,舉西蜀之兵前出秦川。以諸葛亮之雄才大略,東吳當無一人可擋,掃吳勢如破竹。最後孫權只能俯首稱臣,甘為一方刺史。蜀漢成就一統天下的時代。
劉禪君臨天下。內有諸葛亮蔣琬,費禕為相勤勉輔政,外有姜維,關興,張苞,王平,馬岱等一干大將平定邊疆,從此國政日隆,萬民安樂,天下太平。大漢至此中興已是必然。
劉禪雖無爭天下之才,卻仁德愛民,足具治天下之能。必然能成就一番太平偉業,青史留名。毫不遜光武之功。
至於後世的評價,也必然和光武帝劉秀一樣讚譽有加。甚至因有諸葛亮等治世能臣,文治武功超越漢武也未可知!歷史評價劉禪必然是一代明君,仁君!劉禪的統治時代也一樣會標名掛號成為類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類的盛世時代!
-
3 # 鄭都督
翻開古樸書卷,其上醒目地記錄著一統三國的季漢王朝劉智宗皇帝——劉嬋的生平事蹟。
隨手翻著熱血沸騰的激揚文字:
227年,智宗皇帝劉嬋灑淚詠頌《出師表》於大殿之上,一掃往日奢靡之姿,盡顯霸主雄姿,啟蔣婉、費禕、董允、向寵之才,勵精圖治,唯才是用,大興強國之風。
諸葛武侯再無後顧之憂,親率大軍駐兵蓄力於漢中,使雍涼之地日不得釋鞍、夜不得不得卸甲。
而賊國曹魏之主叡新立,憤懣於臥榻之側被漢軍覬覦。
棄長侍孫姿之言勸,依曹真之意,命曹真率主力發兵子午谷、司馬懿側出漢水、張郃右走斜谷三路奔襲而出,直擊漢中。
不日,曹賊主力行軍過半之時,忽逢暴雨接連十餘日,棧道皆毀。淹死踩傷不計其數,折半而退。
不日,武侯命趙、鄧兩將出褒斜道,據守箕谷以擾敵情;曹魏新城太守孟達攜智宗之諾、武侯之誓,棄暗投明,東三郡起事。
叡命關中、宛洛之軍反而抗之,僵而不持。武侯揮軍走岐山道北伐隴右,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後破祁山,勢如破竹,收洛門、上邽、俘郭淮,定隴西,威懾曹魏。
天佑季漢明主,北伐成矣。
......
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同貴。
......
智宗以弱勝強一統三國。
......
諸葛武侯曾笑曰:“吾幼時曾自比管樂,幸得明主劉智宗,今日之勢,張蕭之輩亦不過如此,唯有姜太公可堪一戰也!”
回覆列表
“漢襄武帝”——劉禪!!!
都說“諡號”是對一個皇帝的蓋棺定論,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轉化一下,一旦諸葛亮北伐成功進而一統三國,劉禪本人該給一個什麼樣的諡號。
是兄弟就來匡扶漢室
“二字諡號”一旦三國一統,作為“三興漢室”的君王,毫無疑問得的一定是美諡,不會再出現司馬炎給的“思公”之類的諡號,參照兩漢以來的皇帝諡號,畢竟兩漢以來已經有這麼多皇帝了,再用單字“諡號”怕是重複得太多了,同為漢王朝,出現同諡號甚為不美,也不會是後世明清時期那一長串的諡號,效法劉備的“昭烈,”必然得“二字諡”。
樂不思蜀——劉禪
毫無疑問的“武”兩漢三國時期,對於平定天下的皇帝,多以“武”字,取自諡法曰“克定禍亂曰武”,比如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追認的魏武帝曹操等。劉禪一統三國,哪怕是諸葛亮的輔佐,也當的一個“武”字。
“難產”的搭配字那麼用什麼字搭配“武”字,才能配得上“三興漢室”的劉禪。原本“能紹前業”即延續前朝的大統的“光”字十分合適,可惜被劉秀捷足先登了。繼承劉備的諡號中的“昭烈”的字也不太合適,再刨除掉兩漢皇帝諡號所用的字,刨除平諡和惡諡,可供選擇的真的不多。我認為以下幾個較為合適:
諸葛扶阿斗
1、漢定武帝,所謂“安民大慮曰定”,一統三國,恢復亂世,安定百姓,當得其一個“定”字;
2、漢莊武帝,所謂“勝敵克亂曰莊”,對漢室來說,三國時期無疑是場叛亂,所以以“勝敵克亂”的莊字也較為合適;
3、漢襄武帝,所謂“闢地有德曰襄”,以荊襄起家,奪益州至恢復天下,也能算得上是闢地了,再加上又取了荊襄的襄字,想必作為蜀漢平定天下最大的功臣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系是十分贊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