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奧迪”這個品牌,相信很多在國家機關、政府、國企單位有過從業經歷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它是早年間中國官方用車的代表,同時也是那個年代身份的象徵。雖然現因國內政府用車改革,奧迪失去了官車身份,卻依然在一線豪華品牌的陣營中屹立不倒。
購買豪華品牌汽車是不少人證實自己成功的方式,很多成功人士或是收入不錯的人群都會將奧迪品牌作為首選目標,這也非常符合華人的性格。
強強聯手,無奈噩運來襲?
1985年,一家名為“漫遊者”的公司成立,這家以生產摩托車為主的公司在不斷摸索中開始發展製造汽車,而奧迪公司那時也才剛剛成立。此時的德國市場中還有霍希、dkw兩家公司與奧迪、漫遊者細分汽車市場,彼此相安無事,頗有一番和諧盛世的氛圍。
可是好景不長,公司的成長離不開資金與技術的支援,面對國外汽車的價格戰,德國汽車工業難以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汽車企業快速發展。於是,漫遊者、奧迪、霍希、dkw這四家公司決定聯合在一起組建汽車聯盟,一起研發車型,並且源於合作理念設計出了四環相連的車標。此後,汽車聯盟於1932年之後所生產的車型都運用了四環標誌,這也是奧迪品牌四環標誌歷史的開端。
四家公司聯盟僅一年後,汽車聯盟公司就在1933年德國汽車展上展示了帶有四環車標的車型,當時在德國汽車界引起不小轟動。隨後投入生產的奧迪920也深受市場歡迎,投放不久就售出了計劃中一年的銷量,這時的汽車聯盟勢頭正猛,四家公司各有所長,使得汽車聯盟在摩托車、小型車、中型車、運動型車方面都有所覆蓋。
正當汽車聯盟樂此不疲的研發新車時,二戰突然爆發,整個德國汽車工業遭遇重創處於癱瘓狀態,汽車聯盟自然不會倖免,走過7年曆程的汽車聯盟公司就此被被戰爭扼住了喉嚨。
重建聯盟,命運依舊坎坷?
二戰結束後,因為戰爭的侵擾,汽車聯盟公司設施被拆除,汽車聯盟公司從此查無此名。
如果不是汽車聯盟公司許多高層不願捨棄原有的輝煌,如今我們就難以見到馳名天下的奧迪汽車。1949年由原汽車聯盟高層共同成立了一家新汽車聯盟公司,這就是如今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
原以為新成立的公司會再續輝煌,可是戰後人們經濟水平還沒有得到復甦,直至成立6年後公司才得到盈利。此般狀況之下,1958年新汽車聯盟被戴姆勒-公司收購,這也是汽車聯盟公司的又一個轉折點。
被戴姆勒-賓士公司收購後,新汽車聯盟所生產的汽車總是難以開啟銷量,長期處於低迷期,戴姆勒-賓士公司在新汽車聯盟公司將要破產之際,分多次轉讓股權,最終大眾公司擁有了新汽車聯盟公司全部股份。
對於新汽車聯盟公司來說這是一段噩夢般的經歷,可是對於奧迪來說,這是它脫胎換骨的重要歷程。
重新起航,奧迪得新生
被大眾集團收購後,新汽車聯盟公司與nus汽車公司在1969年成立奧迪-nus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奧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在經歷了“興起”、“衰敗”、“復興“”3個階段後,臥薪嚐膽多年的奧迪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打了一場響亮的“翻身仗”,旗下A8與A4轎車車型取得成功,還推出了跑車車型奧迪tt,更破天荒的是奧迪竟然發展到可以收購義大利著名超級跑車製造公司“蘭博基尼”,種種表現彰顯奧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顛峰,也讓人們相信它可以在新世紀為人們創造更多精彩。
初入中國,為何深得喜愛?
奧迪品牌進入中國時恰逢它更名完成不久,1988年一汽與奧迪達成合作,1989年第一輛奧迪100組裝下線,此後奧迪100在國內銷量超過10萬臺,這是奧迪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一汽-奧迪A6 C5的誕生是奧迪在中國紮根的根本,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離不開一汽集團,早在奧迪A6 C5聯合開發之初,一汽就要求加長軸距獲得更大的空間,在說服德方後,加長版奧迪A6 C5於1999年9月正式下線。這是奧迪在中國做本土化設計的開端。
隨後,加長版的A6 C5更是獲得了20多萬的銷量,證明了大尺寸高階轎車的確更受華人熱愛,這也是現在很多車型都會有加長版的根源所在。在中國高階轎車市場獲得成功的奧迪嚐到了甜頭,將更適合國內市場的A4車型引入國內中國產,加長後的A4L同樣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良好的市場反響增進了奧迪與一汽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因為德國品牌超高的生產要求,一汽製造出的奧迪車型均屬國內質量上乘產品,奧迪品牌代表高階豪華的標籤就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之上。
寫在最後
奧迪從一個小製造廠開始,步履艱辛的走過了百年曆史,並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人們的信賴與支援,這也得益於奧迪細緻的車型佈局;A系列轎車、Q系列SUV、運動效能系列有TT、R8、S與RS,如此密佈的陣營讓其他品牌難以企及。
回顧奧迪品牌的發展史,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中國古語來形容最為貼切,奧迪雖然並不是中國自主品牌,但是在與一汽集團合作之下所產車型都很明顯的做了“本土化”設計,更加適合國內消費者。最後,希望奧迪與一汽的合作關係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希望奧迪與上汽集團的合作也能穩步推進,讓華人能體驗到更多中國產奧迪車型。
說到“奧迪”這個品牌,相信很多在國家機關、政府、國企單位有過從業經歷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它是早年間中國官方用車的代表,同時也是那個年代身份的象徵。雖然現因國內政府用車改革,奧迪失去了官車身份,卻依然在一線豪華品牌的陣營中屹立不倒。
購買豪華品牌汽車是不少人證實自己成功的方式,很多成功人士或是收入不錯的人群都會將奧迪品牌作為首選目標,這也非常符合華人的性格。
強強聯手,無奈噩運來襲?
1985年,一家名為“漫遊者”的公司成立,這家以生產摩托車為主的公司在不斷摸索中開始發展製造汽車,而奧迪公司那時也才剛剛成立。此時的德國市場中還有霍希、dkw兩家公司與奧迪、漫遊者細分汽車市場,彼此相安無事,頗有一番和諧盛世的氛圍。
可是好景不長,公司的成長離不開資金與技術的支援,面對國外汽車的價格戰,德國汽車工業難以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汽車企業快速發展。於是,漫遊者、奧迪、霍希、dkw這四家公司決定聯合在一起組建汽車聯盟,一起研發車型,並且源於合作理念設計出了四環相連的車標。此後,汽車聯盟於1932年之後所生產的車型都運用了四環標誌,這也是奧迪品牌四環標誌歷史的開端。
四家公司聯盟僅一年後,汽車聯盟公司就在1933年德國汽車展上展示了帶有四環車標的車型,當時在德國汽車界引起不小轟動。隨後投入生產的奧迪920也深受市場歡迎,投放不久就售出了計劃中一年的銷量,這時的汽車聯盟勢頭正猛,四家公司各有所長,使得汽車聯盟在摩托車、小型車、中型車、運動型車方面都有所覆蓋。
正當汽車聯盟樂此不疲的研發新車時,二戰突然爆發,整個德國汽車工業遭遇重創處於癱瘓狀態,汽車聯盟自然不會倖免,走過7年曆程的汽車聯盟公司就此被被戰爭扼住了喉嚨。
重建聯盟,命運依舊坎坷?
二戰結束後,因為戰爭的侵擾,汽車聯盟公司設施被拆除,汽車聯盟公司從此查無此名。
如果不是汽車聯盟公司許多高層不願捨棄原有的輝煌,如今我們就難以見到馳名天下的奧迪汽車。1949年由原汽車聯盟高層共同成立了一家新汽車聯盟公司,這就是如今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
原以為新成立的公司會再續輝煌,可是戰後人們經濟水平還沒有得到復甦,直至成立6年後公司才得到盈利。此般狀況之下,1958年新汽車聯盟被戴姆勒-公司收購,這也是汽車聯盟公司的又一個轉折點。
被戴姆勒-賓士公司收購後,新汽車聯盟所生產的汽車總是難以開啟銷量,長期處於低迷期,戴姆勒-賓士公司在新汽車聯盟公司將要破產之際,分多次轉讓股權,最終大眾公司擁有了新汽車聯盟公司全部股份。
對於新汽車聯盟公司來說這是一段噩夢般的經歷,可是對於奧迪來說,這是它脫胎換骨的重要歷程。
重新起航,奧迪得新生
被大眾集團收購後,新汽車聯盟公司與nus汽車公司在1969年成立奧迪-nus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奧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在經歷了“興起”、“衰敗”、“復興“”3個階段後,臥薪嚐膽多年的奧迪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打了一場響亮的“翻身仗”,旗下A8與A4轎車車型取得成功,還推出了跑車車型奧迪tt,更破天荒的是奧迪竟然發展到可以收購義大利著名超級跑車製造公司“蘭博基尼”,種種表現彰顯奧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顛峰,也讓人們相信它可以在新世紀為人們創造更多精彩。
初入中國,為何深得喜愛?
奧迪品牌進入中國時恰逢它更名完成不久,1988年一汽與奧迪達成合作,1989年第一輛奧迪100組裝下線,此後奧迪100在國內銷量超過10萬臺,這是奧迪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一汽-奧迪A6 C5的誕生是奧迪在中國紮根的根本,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離不開一汽集團,早在奧迪A6 C5聯合開發之初,一汽就要求加長軸距獲得更大的空間,在說服德方後,加長版奧迪A6 C5於1999年9月正式下線。這是奧迪在中國做本土化設計的開端。
隨後,加長版的A6 C5更是獲得了20多萬的銷量,證明了大尺寸高階轎車的確更受華人熱愛,這也是現在很多車型都會有加長版的根源所在。在中國高階轎車市場獲得成功的奧迪嚐到了甜頭,將更適合國內市場的A4車型引入國內中國產,加長後的A4L同樣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良好的市場反響增進了奧迪與一汽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因為德國品牌超高的生產要求,一汽製造出的奧迪車型均屬國內質量上乘產品,奧迪品牌代表高階豪華的標籤就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之上。
寫在最後
奧迪從一個小製造廠開始,步履艱辛的走過了百年曆史,並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人們的信賴與支援,這也得益於奧迪細緻的車型佈局;A系列轎車、Q系列SUV、運動效能系列有TT、R8、S與RS,如此密佈的陣營讓其他品牌難以企及。
回顧奧迪品牌的發展史,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中國古語來形容最為貼切,奧迪雖然並不是中國自主品牌,但是在與一汽集團合作之下所產車型都很明顯的做了“本土化”設計,更加適合國內消費者。最後,希望奧迪與一汽的合作關係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希望奧迪與上汽集團的合作也能穩步推進,讓華人能體驗到更多中國產奧迪車型。